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区域差异单元同步学习指导 2011年高考复习专题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10-31 11:26:29

重点内容总结讲解
影响气候的因素
             
  另外: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排放废热 改变大气成分 改变下垫面
  气候的意义
  (1)影响地理环境
  (2)改造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
  (3)影响人类活动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成因

类型 分布 特征 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0之间地区 全年高温多雨 低纬;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10-200 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赤道低气压与信风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和内陆地区 终年炎热干燥(或常年干旱少雨) 副高与信风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纬度100到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 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海陆热力差异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250~350大陆东部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海陆热力差异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300~400大陆西部 常年干旱少雨,夏季高温炎热 海陆热力差异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地区的大陆西部 纬度40-600 冬温夏凉,降水均匀 西风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地区大陆中部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 深处内陆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地区大陆东部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差异

  简要图示如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中图版教材P69通过网络的形式,显示了组成地理环境的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的特点。
  (一)气候与地貌相互影响。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如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条件;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与干旱气候条件。反过来,不同的地貌条件形成不同的气候特点。如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四川盆地冬季比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高,是与盆地地形北部秦巴山地对冬季风的阻挡分不开的。
  (二)气候与水文相互影响。不同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水文特征。如南极的冰川——寒极造成的;我国南方河流没有冰期——气温高于0℃;亚马逊河流量大且稳定,水位变化小,是因为流域内全年降水量大,季节分配均匀。水文条件不同的地方,气候也有差异。河湖众多的地区气候湿润,温差小;西北内陆地区缺少地表水,气候干燥,温差大。
  (三)气候与生物相互影响。一定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着相应的植物,活动者相应的动物。沙漠地区,植物稀少,活动着善跑、耐饥渴的鸵鸟和骆驼等。植物也影响气候,如森林的作用。
  (四)气候与土壤的相互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如东北气候寒冷,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质土。另外,土壤的干湿状况,通过蒸发对空气的湿度、温度也有一定影响。
  (五)地貌和水文相互影响。不同的地貌条件下水文状况有别。如刚果河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长江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与我国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分不开;北欧高地多湖泊与古冰川作用有关。水文条件对地貌影响更深刻,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长江三峡的峡谷地形都是流水切割的结果;华北平原、恒河平原都是河流冲积而成的。

[1] [2] [3] [4]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