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福建高考文综地理学科试题质量分析及2010年高考地理建议
2009年福建高考文综地理学科试题质量分析及2010年高考地理建议
一、试题特点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卷)文综地理科试题是我省第一次自主命题,与近几年旧课程的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相比,题型、结构、题量与分值,变化不大,试题结构相对稳定。从试题题型的构成来看,由第1卷的选择题(48分)和第II卷的非选择题构成(52分),第II非选择题的实际构成主要由简答题和问答题构成,但第1卷多了1道选择题,第II卷大题量减少一题文科综合题中的地理题,多了三题选作题。
本次试卷的难度值适中,难度的把握符合考试说明要求,较其他年份容易。本次试卷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好、中、差的学生分数差别较大。从考试内容的构成来看,一是以考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二是考查方式以应用高中系统地理原理分析高中与初中地理的问题,同时体现以初中区域地理案例支撑高中系统地理理论,体现了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有机结合。试题具体有如下特点:
1. 立足基础,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注重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的考查,如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区域能源的调配与开发条件、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运用等高线判读地形类型、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产业转移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海岸类型、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方式、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水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等。
2.注重创新,体现区域特色
试题从现实问题立意,问题的设置侧重于知识的迁移、转化、综合。如第37(3)题,以“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分析”等为载体,强调运用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和评价实际问题,突出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试题很好地体现了区域性和时代性。
选材新颖,出现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式下,针对中国外汇储备多,中国到国外投资的新话题和应用案例分析法解决问题等新题型。新课程强调注重对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试卷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设计了37题的切入点较新(中国到国外投资)的新题型,以体现新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新课程强调应用案例分析法来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本试卷的第37(2)(3)(4)题,就较好地落实了本要求,本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体现试题的创新性。
本试卷选取台湾海峡两岸为载体,考查海峡两岸的海岸类型以及福建海岸带的有关知识,体现区域特色。
3.能力立意,体现学科特色
试题体现能力立意的考查目标,试题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地理学科能力。如选择题的第3、4、5、7、8、9以及37题,基本能反映出这一考核目标。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注重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绘图的能力,也是地理学科考核的主要目标,本试卷的试题以图文形式呈现,每一个题组都是根据图表来设置问题,试卷共有9幅图表。这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及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特别是第37题的图文材料,据此设置的第(1)、(2)、(3)、(4)小问,更能突出以能力立意的命题要求。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课程的两个重要特点,将地理问题落实到不同空间尺度的具体区域来考查,如第37题(1)(2)(3)(4)等有关地形类型的判读、水文特征的描述、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分析,以及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考查,均较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区域知识与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形式新颖,试题图表呈现多样化
2009年的地理高考试题每一题组都有一幅图表,试卷共有9幅地理图表,而这些图表比较新颖,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突出考查了学生对图表进行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文图结合的试题呈现形式,图文有机结合,突显地理学科特色,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和地理思维品质。
5.关注热点,紧扣时代脉搏
试卷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选材新颖,注意创新。试题背景的选择上,关注重大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涉及内容如“台湾海峡东、西海岸主要的海岸类型、台湾海峡西岸的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及有利条件。”等为载体等,虽然以重大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材料来命题,但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中学地理教学起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总之,本试卷较好体现学科特点,试卷内容体现《考试说明》的要求;落实了新课程理念;基本保持了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质检对中学地理教学的正确导向,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高考的特点以及“让改革者受益”的指导思想。
二、答题分析
1. 统计数据
题号 |
分值 |
||
37(1)(2) |
14 |
6.24 |
0.44 |
37(3) |
11 |
2.97 |
0.27 |
37(4) |
12 |
6.54 |
0.55 |
40A |
15 |
8.11 |
0.54 |
40B |
15 |
8.41 |
0.56 |
40C |
15 |
7.59 |
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