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14)生态环境问题专题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9-21 22:56:09

十四、生态环境问题专题:

⑴ 台 风

A. 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 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

B.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C.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 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 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D.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⑵ 寒潮

A.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B. 灾害特点: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冻害等灾害性天气。

C. 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⑶ 厄尔尼诺   A.概念:每年年终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B.“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① 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② 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③ 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水温高、秘鲁渔场浮游生物减少,鱼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的海鸟也将死亡或迁徒。影响生态环境

C.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 台风减少;② 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③ 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④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⑷ 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气候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赫赫有名的“厄尔尼诺”相反,并与厄尔尼诺同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最强信号。

⑸ 地震

A.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B. 形成: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a. 震级大,破坏性大;b. 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c. 经济发达;                 d. 浅源地震;e. 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f. 诱发其他灾害等

C. 减轻灾害的措施:a.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b. 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c.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d.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e. 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f. 加强国际合作等。

⑹ 温室效应问题:

例: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 .

A. 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烃等

B. 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a. 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b.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原因:a 海面因温度升高,部分极冰融化

c. 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① 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② 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③ 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d. 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的灾害事件的增加];e.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增加。

C. 产生原因:① 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② 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D.   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① 减少燃烧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② 植树造林,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CO2浓度;③ 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推广使用绿色能源;④ 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⑤ 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

例1:试列举两个理由说明“温室效应”可能给人类带来好处:a. 农业生产的地区范围将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展;b. 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的产量提高。

例2: 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以便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环保能力,通过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利于增强自身的节能和环保意识,减少C02排放量,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例3:简要说明我国C02排放量大的原因,并谈谈我国控制C0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原因: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高

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

⑺ 酸雨问题:酸雨是指PH<5.6的各种降水

A.      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X)和湿润的气候

例:我国北方冬季采暖消耗的矿物燃料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

主要原因是:北方降水少,酸雨频率小。

B. 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SO2、NOX;有色冶金工业大量排放SO2

C. 酸雨带来的影响:① 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 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 危及人体健康。

D. 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例: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酸雨分布地区,试分析该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① 该地区排放的酸性气体多,形成了重酸雨的地区。② 南方低山丘陵区,酸性土壤,风速慢,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E. 十几年来,我国酸雨危害为什么越来越突出 ?

①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迅猛发展,由于现代工业起步较晚及追求经济效益的片面性,再加上治污经验不足等原因,环境污染严重;② 西方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在投资的同时,也把污染转嫁到我国

[1] [2] [3] [4]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