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16)特征问题答题方法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9-21 22:56:54

十六、特征问题答题方法

⑴ 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⑵ 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⑶ 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⑷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

⑸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⑹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⑺ 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区位特征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

A.农业区位: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科技、政策

B. 工业区位:因素:地形、水源等;  经济因素:资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社会因素: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国防、就业、平衡性别比例等;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C. 城市区位: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河流(湖泊);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教、旅游

D. 旅游(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区位:①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② 市场距离;③ 旅游地位置及交通通达性;④ 地区接待能力及环境承载量;⑤ 稳定的社会环境。

⑻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⑼ 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

①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② 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③ 工农业基础条件(好);④ 资源条件(丰富),旅游条件;⑤ 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⑥ 市场条件(广阔);⑦ 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⑧ 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⑽ 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交通条件:① 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② 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③ 扩宽道路,专线(定线)行使;④ 建立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城市。

⑾ 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环境:①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② 搞好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环境管理;③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④ 加强绿化;⑤ 对垃圾进行无害、再生处理。

⑿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普通)①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 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③ 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④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⑤ 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⒀ 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①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② 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④ 解决农村能源问题;⑤ 改良红壤;⑥ 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⒁ 如何综合整治(发展)一个工业区(鲁尔区、辽中南等)的经济:①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②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③ 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④ 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⑤ 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⑥ 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⒂ 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① 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  ② 调整了产业结构; ③ 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④ 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⑤ 提高了综合利用。

⒃ 分析一个地区(省)的资源优势:① 土地资源——面积大小,土壤的类型、土壤肥脊,可开垦土地等;② 气候资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③ 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磷,硫等;④ 生物资源——农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林业基地,水果基地,特色农业等;⑤ 水资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等。⑥ 旅游资源---自然风光、风土民情、文化遗产。

⒄ 我国中部崛起的区位条件:① 中部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江、河、湖、库星罗棋布,动植物资源丰富;② 中部地区水资源量、水库容量、耕地面积、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③ 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④ 中部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⑤ 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铁路干线及国道公路从中部通过;⑥ 中部地区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例:山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① 煤炭储量丰富;② 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海港连通,利于能源输出;③ 接近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地区。

例:山西省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① 摸清资源的储量,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② 依靠科技,强化资源加工环节,提高资源的附加值;③ 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美化环境;④ 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化学工业、电力工业;⑤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等。

⒅ 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

① 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② 分散大城市职能;③ 有利于国防安全。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