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聚落》公开课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29 09:09:24

课题:第四章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授课人:高胜滨

●教学目标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发展与保护。●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比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述图片反映的是乡村和城市的景观,而乡村和城市是我们人类的居住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讲授新课]

一、乡村和城市(5分钟)

设问:聚落仅仅是指人类的居住地吗?

1、提问:什么是聚落?聚落是如何分类的?快速自学课文并标划出来。

2、通过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的了解,对比一下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小结:造成城乡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劳动生产方式。

3、是不是所有乡村聚落的景观都是一样的?完成活动2:同样是乡村聚落,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也存在差异。

过渡:聚落是人类居住和进行劳动生产、社会生活的场所。为什么有的聚落大?有的聚落小?一个聚落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是建在那里?这与自然环境有关系吗?………………………………【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