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案(4) 中图版必修1 高一地理word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1-12 17:16:0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一、本章节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位置的编排可以看出本章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在前两章自然环境的详细学习之后,因此,可以看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许多要素共同组成的,故本课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是对前面自然要素知识的一个整合,总结和提高。从全球看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强调全球性,但在不同地区,无论是自然地理过程还是自然地理特征,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本节内容的设计思路。这段内容要讲清楚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差异的空间尺度差异的变化规律。教材内容也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的。从哲学的角度看,差异是绝对,而统一是相对的。建立这个概念是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 
      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侧重分析了不同的景观特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整体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内在联系, 有两种主要表现: 一种是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元素迁移和物质循环; 二是各组成要素间所进行的能量交换, 是通过生命活动来进行的。 环境制约着生命活动, 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改造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它们之间, 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 这一部分的变化影响另外一部分的变化, 使地理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不等于均一性, 大陆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 从沿海到内地, 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 就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差异性的产生原因, 一是由于地球的形状是个球形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形成与纬线相平行的不同热量带; 二是热量带影响气压带, 在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下, 有不同的水分状况。 各个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 分别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气候影响植物、 动物分布, 生物、 气候又影响到土壤的分布, 于是大陆上就形成了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水平自然带, 这就是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带性差异。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