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12讲 人口空间变化(教案)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6-20 20:57:04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2讲 人口空间变化

破疑解惑  点亮明灯

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考点解读  名题诠释

考点一   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分类

人口迁移包括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

按照空间移动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 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前

二战后

迁移特点

旧大陆->新大陆

已开发国->未开发国

集团性、大批量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

短期流动工人增多。

迁移原因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

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迁移路线

欧洲->美洲

非洲->美洲(殖民者掠夺)

中、日、印等->东南亚、美洲(帝国主义招工)

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

外籍工人->西亚

南欧->西欧

影响

促进新大陆的开发,种族、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

美洲人口剧增,非洲人口大量减少,大批印第安人被杀害。

缓和了迁出国的人口压力,但也造成了人才外流;

对移入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3.国内人口迁移

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特点

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方向

从已开发的较发达地区往待开发的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原因

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较大

各地之间巨大收入差异;农业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

4.人口分布

①世界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及北美洲东部。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墨西哥。

②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北美洲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以及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