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上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4-16 09:38:05

一、教材分析

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是今年刚改版的新教材,整个教材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线,教材内容以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应用为主,教材整本采用了彩色页面,增强了视觉效果,更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声音的获取与加工》是第七单元音视频获取与编辑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它是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媒体技术打下基础。

根据内容和大纲要求,本节需要二课时来完成,每节课的内容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我向学生讲解声音的获取及声音的类型和播放;第二课时讲解声音的编辑。下面我针对第二课时:声音的编辑,来谈一下我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利用Goldwave软件来进行声音的录入与编辑。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动手能力;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和融合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激发求知欲,激发兴趣,变兴趣为动力。

重点、难点

如何利用声音软件来编辑声音。

教学资源准备:

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每台机子装有耳机和话筒。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Goldwave软件、“红蜘蛛”教学软件。

素材准备:“猫和老鼠”的视频片断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根据本节的知识点特征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法”,

对于重点难点的学习,我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基础好的学生,老师只需要稍微提示一下操作要领,他们就能够通过自学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但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还要在同伴和教师的引导、讲解、示范操作等过程的帮助下才能够学习掌握这部分内容。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以境激趣(5分钟)

先向学生播放视频动画“猫和老鼠”的片断,请学生给片中的三个角色分别配音。安排这样的导入方式是基于这样考虑的:初中生对于动画片是很感兴趣的,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观看的过程中,让他们带着任务去观看,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根据剧情组织出相应的语句,并且要身临其境的说出来,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

(二)合作讨论、自主探究(25分钟)

1、对学生进行分组,三个人为一个团队,每个成员负责一个角色的配音。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语言行式来进行配音(如普通话、地方方言、英语)。

在上一节课学生已学会了用goldwave软件进行声音的录制,所以这里就不需要再展开讲授,提醒学生录制的声音要与视频同步。方法:观看视频的同时,用goldwave软件进行录音。

2、要求学生把录好的声音文件放入各自团队的共享文件夹中。

给学生灌输团队的的概念,让他们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才是胜出的有力保证。

3、老师抛出任务:现在有三个声音文件,如何使这三个文件变成一个整体?

师生共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提示,需要的操作无非就是选取、删除和粘贴、复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软件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得到答案。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时间点,以对应视频的播放顺序。

4、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答疑解难。

5、教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普遍问题进行统一的讲解。

(三)作品展示,完成总结(15分钟)

1、组内讨论学习,推举出要进行比赛的作品,放到全班共享的文件夹里。

现在的孩子都有点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我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样他们才能客观的、公正地选择出比赛作品。

2、每个学生都是小评委,以民主的方式评选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老师进行最终的定夺,并予表扬和向征性的礼品奖励。

这样的设计的目的是让他们在评价别人作品的同时,对自己也是一次再学习的机会,从中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

(四)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电影片断,给里面的角色重新配音。

五、设计这一节课的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语文、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课堂上坚持采用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多留时间给学生练习。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选择视频文件进行配音而不是仅仅用声音文件来进行再加工,是因为,我认为视频文件更直观,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为下面视频的学习打下伏笔。

5、分层教学。尽可能的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能获得个体的发展。

6、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调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融合的能力。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是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展开教学的,这样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吸引力,接着要求学生对片里面的角色进行配音,分配的学生的角色,布置了本节课的任务,所以整节课的目标非常明确,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强,非常主动的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在本节课中需要学生能进行知识的迁移,比如复制、粘贴的工作,在熟悉的Word软件中学生都能操作得很熟练,可是到了声音软件中,有些基础不好的孩子就会手足无措了,不知道怎么下手操作。

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分组时应该更加细致一些,对各个学生的特点更加了解一些,使得各组的总体水平都大致相当,这样一节课才能更完美一些。  

参考文献:

[1] 苏科版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用书

[2]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 动画资料来源于《猫和老鼠》中的片断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