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下)4§3《制作图表》教学案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9-07-21 07:45:28

 这是我在做山东省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时写的另一个教学案例。同时希望老师们通过一线的教学实践,对此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制作图表》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利用图表直观地呈现数据,不仅仅只是数据的一种形象描述,更重要的是可以一目了然地观察到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总体的结构特征以及发展变化的趋势,是进行数据分析和问题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制作图表是电子表格软件一项重要的功能,但我们在引导学生探究制作图表的技术方法的同时,应该最终落脚到技术价值的体现上。作为本节课的技术价值,就是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因为我们制作图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发现数据中的价值和规律。
【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用图表描述数据的方法是不陌生的。在小学数学中,学生都有过画统计图表的亲身感受,对用图表表达数据的优势也有了一定的体会,因此,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应该有着比较深厚的基础。由于以前教材和教学中,不太注重对技术价值的探讨和学习,学生可能对利用图表分析数据、研究问题的方法缺乏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电子表格的图表功能,直观地呈现数据。
  2、了解各种图表的作用和适用特点。
  3、能够根据问题需要,选用合适的图表开展分析和研究。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从依据图表分析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利用电子表格制作图表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各种图表特点与作用的分析比较,增强学生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利用计算机实现数据图形化表达的便捷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恰当的运用数据呈现形式,从分析数据到发现、探寻事物本质、规律的洞察能力和客观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运用图表开展分析和研究,难点是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图表的能力,疑点是对各种图表功能的区分。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教师导引:在小学数学中,我们曾经学过一些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如柱形图、折线图、饼图,也学过用统计图表来分析数据的一些方法。那么,请大家回想一下,柱形图是如何制作的?
提出问题:2006年8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截止到8月21日为止,各国禽流感疫情的发病人数,如下表(出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禽流感疫情统计表”,即教材图4-21左图)。
  分组讨论:
  1、柱形图表是如何描述数据的?
  2、手工画出我国禽流感疫情发病人数的柱形图表。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导入自然,同时可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用柱形图分析问题
  教师出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禽流感疫情统计表”制作的图表(教材图4-21右图)。(学生虽然画了,但不全,这儿出示的是各个国家的图表)
  分组讨论:
  1、柱形图是如何来反映事物的数量关系的?(柱的长短)
  2、从这个柱形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什么信息?
  学生总结陈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体会利用柱形图可以对问题做出一些怎样的分析,以培养学生使用柱形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归纳:既然图表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数据,反映事物的大小关系,那么我们在分析有关数量关系的问题时,应当尽量的使用图表分析。
  二、制作柱形图
  提出问题:在电子表格中,如何根据数据表来制作柱形图表呢?
  学生活动:探究电子表格制作图表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
  学生总结陈述制作图表的方法和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柱形图制作过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思想。
  三、制作折线图
  提出问题:如果要研究近年来我国禽流感疫情的变化趋势,显然用柱形图是不合适的。
  分组讨论、实践探究:
  1、研究事物的变化趋势时,用什么图表比较合适?
  2、如何制作出这种图表?
  学生总结陈述。
  设计意图:通过折线图的制作,掌握折线图的设计特点,体会利用折线图可以对问题做出的判断分析。
  三、制作饼图
  提出问题:如果要研究2003年以来禽流感疫情发病人数的分布情况时,柱形图和折线图都不能很好地表达。
  分组讨论、实践探究:
  1、研究事物的比例分配关系时,用什么图表比较合适?
  2、如何制作出这种图表?
  学生总结陈述。
  设计意图:通过饼图的制作,掌握饼图的设计特点,体会利用饼图可以对问题做出的判断分析。
  四、总结
  分组讨论:
  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特点与作用的比较:  


【设计理念】
  处理好教师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主体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引导调控,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课堂中,教师不是主要发言人,而应当通过问题的引导,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去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体会。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