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上)5§1《电子邮件》教学案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9-07-21 07:45:53

这是我在做山东省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时写的一个教学案例,今天再拿出来看,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案例设计中较多的涉及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倡导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希望老师们通过教学一线的实践和操作,对此作出进一步的修订。

《电子邮件》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通信是信息交流中最基本的手段。而在网络日益发达地互联网时代,电子邮件成为最方便、快捷地通信方式,与传统的信件交流相比,电子邮件的信息量更多更丰富,信件内容从一般的文本文字扩展到图形、声音或影像等各种类型的文件,利用电子邮件交流信息成为因特网上最广泛的应用之一。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学生进行了因特网上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之后,按照需求需要,进而进行更为广泛地信息交流而设计安排的。作为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节课不仅是本章的重点,甚至应作为本门学科的重点之一。同时,本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及情感教育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没有使用过电子邮件的学生来讲,教师怎样利用补缺内容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和信箱申请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补缺内容可结合泰山出版社小学教材第二册(上)第七课、第八课的内容进行学习。
  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请参阅教参内容。
【教学过程】
  [引言]
  日常生活中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用一个苹果换别人一个梨时,你得到了别人的梨,同时也失去了原有的苹果,但是当你与别人交流信息时,你除了得到别人的信息外,自己原有的信息也不会丢失。可见通过信息交流,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也可以使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更加全面、真实、可靠。
  一、信息交流的作用和途径
  [分组讨论]
  1. 举例说明信息交流的重要作用。
  2. 常见的信息交流途径有哪几种?
  [总结]
  电子邮件已经成为在因特网上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参见教材图5-1)。
  二、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提出问题:请使用过电子邮件的同学给老师发一封问候信(出示教师的电子邮件地址): “老师,您好!”(如果同学们都没有使用过电子邮件,教师可提前安排部分有能力的同学预习本节内容,申请电子信箱)
  通过投影或网络广播工具,展示学生与教师交流的过程:
  [学生活动]
  1.用自己申请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电子信箱
  2.写邮件:注意观察哪些是必须填写的内容(三大要素:收件人、主题和正文)。
  素养培养:规范的书写格式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
  3.发送
  [教师活动]
  1.接收邮件
  2.回复邮件:“你好!你的邮件我已收到,谢谢你的问候!”(回复邮件时可引用对方的内容,体现交流的过程)
  素养培养: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与技巧。
  [分组讨论]
  1.要给别人发送电子邮件时,需要知道对方的哪些信息内容?
  2.学生之间交换电子信箱地址,观察电子信箱地址由哪几部分构成?
  学生总结陈述。
  提出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必要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同学和老师求助。
  [分组活动]
  学生之间开展邮件交流体验。
  素养培养: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提出问题:如果同样的内容(比如一个“通知”),一次只发给一个人,若人数很多的话,发送起来很麻烦,如何一次将邮件发给更多的人?
  学生探究、总结陈述(或演示)。
  提出问题:当别人发来邮件时,其实在邮件之中就已经隐含了他的电子信箱地址,如何将对方的地址存储起来,以备后用?
  学生探究通讯录的使用与管理技巧、总结陈述。
  素养培养:科学的进行分组管理,可以提高邮件交流的效率。
  学生探究、总结陈述。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使用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有没有收到过来历不明的邮件?
  (如果学生的体验少,教师可展示自己信箱中曾收到过的不良邮件)
  教师可采用讲述法和演示法介绍:什么是不良邮件?如何抵制不良邮件?
  素养培养:引导学生养成健康、安全的自我防范意识,形成主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习惯。
  拓展问题: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经常有些无法用文字来简单描述的信息,如文件、声音、图片等,如何将这样的信息发送给对方?
  三、总结
  [分组讨论]
  1.与传统邮件相比,电子邮件具有哪些优势。
  2.你认为电子邮件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以下哪些工作?
  A、讨论问题    B、交流感情    C、分享资讯    D、订购商品
  E、发送公文    F、推销产品    G、提交作业
  四、作业
  解答课后练习,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提交给教师。

  【设计理念】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初步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交流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大胆探索的精神,共享学习成果与成功的喜悦,提高对知识的正确认识。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