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设计 苏科版七年级第四章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4-16 09:58:57

南京市梅园中学  章惠茹

教学设计思想:

我们的学习中,有些科学经常需要用文字来表述,有一些数据需要制作成表格,有些内容根据数据制作成图表,往往比用语言叙述更清晰、易懂。

中国从1988年所谓兵败汉城以后,国家体委提出奥运战略,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导方针实际上改为“一切体育活动围绕奥运”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确实取得了效果,从1992年开始,我国奥运金牌数量年年攀升,最终在20年后达到世界第一。在本届奥运会上,我国代表团取得的金牌数和奖牌数都远远超过了雅典奥运会,这我国体育健儿优秀的身体素质。同时应该看到,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竞技体育的带动下,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深入,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EXCEL图表能很好地帮我们分析这个问题,能让我们更直观、形象生动的看到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节节攀升。

一、教材分析:

《数据图表与分析》是《初中信息技术》(上册)(苏版)第4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节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围绕EXCEL这个主题展开。图表功能是EXCEL中的最常用、最重要的功能,它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学生基础分析:

教学对象为初一学生。学生经过前面几堂课的学习,对EXCEL操作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简单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但是这种纯文字、数字的格调让他们感觉不再新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运用EXCEL中的“图表”来处理数据,学习兴趣应该会很高,效果也会很好。但是在这堂课中可能会存在以下一些难点:

1. 些同学可能不能正确选择创建图表的数据源。

2. 对数据图表不能选择正确的样式。

三、教学设计目标:

(一)知识要点:

1. 了解Excel图表的作用;

2. 熟练掌握利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的操作;

3.掌握图表的常用编辑方法;

(二)能力培养:

1.锻炼学生恰当、自如地使用图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趣;

2、拉近Excel和学生学习生活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3、通过学生练习中优秀作品的展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图表的建立方法及图表的类型的转换。

2、难点:建立图表过程中数据源的选取与修改,数据源和图表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

1、课件、素材

2、检查多媒体网络教室是否可正常使用。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

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

八、教学流程:

九、教学设计:

十、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关于“1998~2008年六届夏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获奖情况”的3种信息表达方式(数字、表格、图表)


2、明确目标,提出任务

学完本课后根据自己的兴趣、水平选作图表。(分层:任务分为基础任务、提高任务和更高层次的挑战自我)

3、新知识学习与练习(体验、模仿、探究、实验)

【教师讲解】利用“图表制作向导”制作图表过程分为四阶段:

 

【教师示范】

   打开“奥运会金牌数”(见附表),把表格数据转换成奥运会金牌数情况的图表。

【教师强调】

① 使用图表向导的方法和步骤;

② 选择数据区域一般应包括每列上的文字标题;

③ 图表标题、分类抽、数据轴的含义及输入方法;

④ 图表位置可以嵌入到当前工作表中,也可以放在另一张新工作表中。

【教师展示】

【观察分析】

【教师提示】

图表中每个元素如字体、颜色、位置等都可以根据需要和喜好进行设置,方法是在需要修改的对象上点击右键,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选择相应的“*格式”命令,进行设置。

十一、教学检测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用书》  2008年

[2] 乔东超  《建立数据统计图表》             2006年

[3]  张慧英  《excel图表应用》               2006年

苏科版七年级第四章第四节数据图表与分析的教学反思

 

南京市梅园中学  章惠茹

苏教版的《数据图表与分析》中制作图表的四个步骤并不复杂,关键要让学生了解每个步骤地大量含义,尤其是各种图表类型、子图表类型各自适合表达什么样的数据关系,适合在哪些场合,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我先让学生根据“图表制作向导”的提示,一步步地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多交流、比较、总结,帮助学生进解决图表制作过程的中困惑来突破重点和难点。除此,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些实践练习和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实践、模仿的过程中探究知识、学习知识、深刻体会到数据加工和表达的多元性。本节内容大概需要两课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