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范进中举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过对话、对比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
教学难点: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封建科举制是一种毒害人的制度。可是,它具体是如何毒害读书人的,我们可能就不能详说了。我们先看一段视频资料,一起来认识这种制度。
二、作者作品介绍:
通过观看上面一段视频,同学们可能对科举制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对于它的危害性你可能还没有真切的感受。今天我们走进《范进中举》,一起去认识它的危害性。
1.作者简介。
2.关于作品。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三、研习课文: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从问题出发分析课文。
(1)
(2)
(3)
四、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从影视作品中了解人物。
讨论并归纳: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正是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五、小结: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第1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范进的形象以及这个人物所体现的主题。这节课,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课本描写的另两个人物形象――胡屠户、张静斋及其他乡邻。
二、研习课文:
1.提问: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
(l)从语言描写:
中举前,胡屠户可以任意辱骂范进,说他是“现世宝”“因我积了甚什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并训斥他“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骂他“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范进因去乡试没有盘缠,向胡屠户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唾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不要失了你的时”,“癞虾蟆想吃天鹅肉”。说他中相公是宗师看见他老,不过舍与他的,骂他长相“尖嘴猴腮”,骂他野心“不三不四,就想天鹅肉吃”。范进到城里乡试,家里饿了两三天,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中举后,大家请胡屠户“治疯”,胡屠户作难道:“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称范进是“贤婿老爷”,夸范进“我的这个贤婚,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说他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2)从动作描写:
中举前,范进进学回家,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来贺喜,吃到日西时分,吃得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向他商议到城里去乡试的盘缠,被他一口唾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中举后,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前来贺喜。众人请他“治疯”,胡屠户“作难”,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凶神似的走到范进跟前一个嘴巴打将去,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第二下。打完不觉得那只手隐隐地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想一想,更疼得狠了,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胡屠户跟着范进回家时,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看见张乡绅来拜见,他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直等他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范进给他两锭银子。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假装推脱。听了范进的话,他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2.提问: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讨论并归纳:张静斋一见范进中举的题名录,当天就来拉拢,开口“亲切的世弟兄”,闭口“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还送了50两银子,一所“三进三间”的房子。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3.提问: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4.总结:
5.提问: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三、小结:
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