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中国国际求援队,真棒!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6-09 08:21:36

设计理念

通过课前搜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写救援队棒的词语、句子。再加上图片、课外维和部队的资料,让学生真切地感到中队外国无私的帮助,最后水到渠成地使学生骄傲地喊出:中国真棒!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从而受到教育。

3.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

难点:地震、如何救援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建议

课前,学生要搜集和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步骤设计

教学互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一、

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两篇课文讲的是外国人帮助我们中国人,那我们中国国际救援队又是怎样帮助外国人的?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2.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教师播放幻灯“武器”部分。
3.
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35月第一次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4、出示课题:中国国际求援队,真棒!(指导学生用骄傲的语气读出来。)
5
、师:这篇课文是一篇通讯,你们想知道这篇通讯是怎样报道中国派出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现吧!

导语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

 

 

 

 

 

 

 

 

 

 

 

板书:通讯

二、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前提。

整体感知

三、

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默读课文,看看我们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请划出有关语句。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2.
小组交流。
3.
集体交流。我们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交流完,幻灯出示,齐读三大点。:
  一、速度快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幻灯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学生练读——齐读。
  二、不怕危险

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

三、援救技术高超

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

4.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生齐读)

 

交流文章重点词语、句子

进而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高尚品质,理解我国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

 

 

 

交流板书:

速度快  援救技术高超  不怕危险 

 

 

 

四、

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师:所在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幻灯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回顾前文,整体感知

五、

图片赏析,结束全文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2
、学生看图片。(幻灯出示“救援”图片。)
3
、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学生表述)
4
、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通过图片,让学生对国际救援队有更深刻地了解;再次引发学生对国际救援队队员产生一种敬佩之情,由此指导孩子的学习、生活。

 

 

 

 

随机板书:

意志顽强  镇定乐观      临危不惧

 

 

六、

拓展阅读,

感悟升华

师: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社会为应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所受的威胁而采取的行动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在贸易和发展方面如此,在打击国际犯罪和恐怖主义方面也同样如此。下面我们用跳读的方法看两篇文章。

1、用跳读的方法阅读:《给女儿的一封信》(维和日记)、《通讯: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感受“中国情”》

2、谈读后感受。

总结:引导学生感受到:中国维和部队,真棒!

中国,真棒!

通过维和部队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真棒!

       

 

  六、板书设计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速度快    援救技术高超  不怕危险 

 

意志顽强  镇定乐观      临危不惧

 

附阅读材料:
          给女儿的一封信(维和日记)

 

亲爱的女儿: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得知你不仅被评上了幼儿之星,而且今天还要上台表演节目,妈妈真的为你感到骄傲!不能陪在你身边分享你的快乐实属无奈,因为妈妈必须要去为饱受战争肆虐的国度带去和平的福音,妈妈远征是为了要让更多的小朋友象你一样有个幸福的童年,让他们也能象你一样无忧无虑的茁壮成长。虽然妈妈身在异国他乡,可妈妈每天都在思念着你,不过我并不会为你担心,因为有很多的叔叔阿姨都在替妈妈关心着你、照顾着你,正因为有这强大的后盾,妈妈才能走的如此从容。

    正如许多叔叔阿姨为你们庆祝佳节一样,我们也在ZWEDRU的一所学校为当地的小朋友庆祝节日。我们不仅给他们带去了食品、捐赠了课桌,还为他们提供了义诊服务。同样是孩子,命运却有着天壤之别,战争不仅让他们一贫如洗,衣不裹肤,还剥夺了他们接受教育、享有卫生保障的权利,在联合国的介入下,才逐渐恢复了部分的校舍,孩子们才有了重返校园的机会。我们今天所去的学校是当地较大的一所学校,可也不过就两排平房共4间教室,教室里看不见一张课桌,只见地上摆放了些许木制的各式各样的小方凳,真难以想象这些孩子是如何上课的。尽管条件如此简陋和艰苦,但是他们并没放弃接受教育的信心,对于你们这些出生在新时代的孩子们来说可能无法想象这是怎样一种状况,就连我们这些经历过贫穷、落后的大人们看见他们简陋的校舍、饥渴的眼神、瘦弱的身躯时都为之心寒!落后的卫生条件无法保证他们最基本的健康需要,在我们体检结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孩子都有脐疝、皮疹、疟疾,及严重的营养不良,当我们义诊完毕捐赠食品给这些孩子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些孩子开始还排着队一个个从我们手中领取面包,可不一会,他们就一涌而上急却的伸出了小手,惟恐分不到这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的一袋面包!尽管我们带了100袋的面包,可还是有些小孩没有“抢”到,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妈妈永远都不会忘记、也没有勇气和这些小孩的眼睛对视!我们能提供的粮食和物质毕竟是有限的,这些东西对于整个利比里亚的贫穷面貌只是杯水车薪,只有通过我们带给他们和平、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给予他们知识的力量,才能使他们从根本上远离战争、走向富裕!可对于这个饱受了14年战火洗劫的国家而言,这该是个多么艰难的旅程!摧毁一个国家容易,要重建一个家园却谈何容易!联合国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人类的幸福,为这样一些战火纷争的国家能早日熄灭战火、走向和平而组建了一支支的维和部队,我们国家作为联合国5大理事国之一,于1991年开始步入维和行列、执行维和使命。对于妈妈而言,能参加这样一次意义深远的行动、履行这样光荣的使命感到无比的激动,妈妈为这一生中有这种历练而庆幸、更为你爸爸对我的理解和支持而感到无比的感动!告别你们父子俩,我已是泪留满面,甚至不敢多看你们一眼,说的崇高些,妈妈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出征,说的实在些,我是为了磨练自己、丰富自己的阅历而远行,可不论是哪个理由,结果都一样,那就是我的行为对家庭而言是极大的自私和不负责任,对于你和你爸爸,我真的感到深深的内疚!在你这么幼小的时候就舍你而不顾,这哪是为人母的天性?在你父亲事业最繁忙之际,我非但没给于妻子应有的贤淑和帮助,反而要让他因我而放弃了他的机遇!在你爷爷奶奶年迈多病之际,我非但没有孝敬高堂,还要他们替我照顾幼儿……没有你们的支持和理解,我能走的这么坦然吗?所以,我亲爱的女儿,我要告诉你的就是:妈妈爱你,爱你那值得我爱的爸爸!爱你那值的我敬重的爷爷奶奶们。

    女儿,你是个聪明伶俐、人见人爱的孩子,妈妈希望你能象小树苗一样茁壮长成参天大树,做国家的栋梁之才!

    愿:你的笑容永远那么甜美!你的心灵永远那么纯洁!

妈妈04-6-1于利比里亚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队员 罗芳)

 

 

通讯: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感受“中国情”

 新华网蒙罗维亚2004年4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  戴阿弟 

   一支踏入异国他乡的部队,见到和遇到的不是愤怒和抵制,而是欢迎和拥戴,这种鲜见的情形,无疑与这支部队维护和平的使命和创造和平的作为密切关联。从2003年12月初开始,中国维和运输分队、工兵分队、医疗分队553名官兵相继飞抵战乱未息的利比里亚,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他们很快就赢得了当地民众和维和部队友军的赞扬。

    中国维和运输分队宣传干事刘乔森说,来到利比里亚后,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历史友谊的生动传承。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领导人就以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友谊遗产。时至今日,当年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无私援建,仍是一座座友谊的里程碑。

    中国,真棒!

    这种友谊的传承因无私而高贵。今天,当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飞抵利首都蒙罗维亚时,当地民众夹道欢迎,竖起大拇指,情不自禁地高呼着“CHINA-OK!”(中国,真棒!)

    利比里亚人民心目中的“中国情”,并不仅限于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他们政治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援助,还有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仰慕与热爱。许多儿童和年轻人常常聚集在中国维和部队营门前,或赞美中国军人的威仪形象,或称赞中国军人的热情友好。最令他们津津乐道的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武术。在他们心目中,功夫明星李小龙和成龙可以与他们的民族英雄、曾享有世界足球先生美誉的维阿相比肩。有人一边模仿中国的武术动作,一边请求中国官兵指正。学过武术的战士焦效斌很快成了“名人”。只要焦效斌出现在营门前,利青少年就会大声喊他的名字,并尊称他是“师傅”!闲暇时,焦效斌也一招一式教他们练习武术,并用英语阐释中国武术“和”的内涵,意在启发倍受战乱之苦的当地青年和孩子远离暴力,从小树立“以和为贵”的思想……

    营房附近的当地青少年还对学习汉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热衷于把汉语和英语揉在一起,与官兵交流。营门前,“中国——BEAUTIFUL(真美)”、“北京——BEAUTIFUL(真美)”此起彼伏,称不绝口。一位爱踢球的当地小孩告诉哨兵,如果他能成为足球明星,就去中国踢球。问他原因时,他用汉语说:“我爱中国,我爱成龙。”说着说着,他略带羞涩地说出了四个让中国维和官兵心酸的汉字:“压缩饼干!”其实这四个汉字经常挂在许多当地儿童的嘴边,因为官兵们常把分发给他们的压缩饼干节省下来,散发给饥饿的当地小孩。孩子们从官兵的表情中感受到的不是施舍,而是一种真挚的关爱。

    利比里亚人民坦诚、热情。他们从不掩饰对中国的向往与热爱,中国维和部队运输分队的车队无论行经城市还是驰骋乡村,常常相伴着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其中最响亮的一句话就是“CHINA-OK”(中国,真棒!)!这是对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的敬意,也是对一个发展中大国取得巨大成就的由衷赞许。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