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 明理——教学《学奕》教学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23 08:24:05

3月9日,我们六年级语文组进行了三人互相听课的教学活动。4月11日,我们推选年轻有为的才子张老师参加了学校的说课、讲课比赛。

一、指导思想:抛砖引玉,关注文言文的教学

这次教学活动,我们选用文言文教学,原因有二:

(一)、现状证明,文言文成了教学的难点。许多小学生也直言不讳文言文是“拦路虎” 。今年,我们六年级组大胆地进行了文言文公开课《学奕》的尝试,意在抛砖引玉,大家共同来关注文言文的教学。
   (二)、在学生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文言文,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很有好处。

二、教学目标明确,教法不一。

       陈建平老师教学法是:学生工整的抄写全文,再细细品读,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各个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做笔录,指名要学生说大意,再引导学生划分层意、归纳这课要说明的道理,再看插图说图意,最后联系实际问学生:“你们同样在陈老师的教育下,为什么有的同学成绩好?有的同学成绩不好?”学生说法不一,老师归纳出道理,背诵课文。(陈老师的课教学环节要是在理解二人学奕那一部分看插图,再去归纳道理就会觉得插图在文中的作用了)。

       张志勇老师的教法是:

1、课件出示学过的文言文,导入文言文学习方法:多读;

2、品读课文:配音范读——学生注意生字读音、画节奏——出示画好节奏、生字注音的课文内容,学生反复诵读;

3、指导学生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各个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做笔录,看课件文中插图,分角色读二人学奕的句子,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及时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意。

4、联系实际,说说上课应该怎样做?学生明白:学习态度很重要:同是一个老师教,专心致志才会成功,三心二意导致失败。最后在配乐诵读中结束。

(张志勇老师的优点在于很好地把读落到实处,不过,要注意归纳文言文学习方法时要全面一些,学生发言时要提醒想好了再说,要有思考的时间)。

        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说图意—学课文—明道理——重积累(学习孟子的名言),目的在于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后交流,收获颇多

     这次活动,我们都注重以读为主线,重视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学文,明理是我们的目标。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

优点:

一、过程方法引导的好: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多读,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二、情感态度渗透的好: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三、、注重了把读的环节落到实处

  对于文言文,怎样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很重要。我们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读完后我们专门安排了教师出示画好节奏的课文,让学生自读,边想文言文与我们平时读课文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读文言文的两个关键:一是把读的速度放慢,二是停顿要恰当。在这一环节上,教师的配乐范读很重要,是建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重视教在难处读,教在学生朗读不到位之处。在处理整个“读”的教学环节上,我以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指名朗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形式,把读的环节落到实处。

四、品读探究  理解文意 明理自然

      学习文言文,除了把课文读通之外,还要把文章读懂。激发学生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在读通读懂课文后,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警示世人的道理。在这个环节上,我们引导学生先了解故事中的两位年轻人学习的结果是否一致,然后弄清导致这一结果不一样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到学习态度不一样是导致学习结果不同的关键原因,再让个别学生说出从这个故事中所得到的启发,使“明理”这个环节水到渠成,避免了教师烦琐的分析讲解。

不足之处:  

        “诵”的环节未落到实处。虽然我们在指导学生“读”的环节上花了不少心思,但还未把“诵”的环节落实到课堂中。本文是要求学生背诵的,应该让学生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诵读,使这节课更具有文言文的味儿;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课堂上,我们应大胆放开手,鼓励学生把课文背诵出来。

      课后,我们都认真地督促了学生把课文背诵出来。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