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图形的面积》听课有感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ppt课件站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21-02-17 09:11:09

   

  《组合图形的面积》听课有感
  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时,其中有一段《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课堂实录。看完之后深受启发,不禁感叹:这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本节课中,老师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反思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又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二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当中处处能“看到”数学,他们才能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这位教师在这节课组合图形的面积导入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为老师家设计装修方案,通过计算老师家里客厅面积的大小,激发其学习兴趣,实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他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他们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会越高。这位老师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创设了自己家里新买了新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这一个现实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这节课一个明显的亮点,提倡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不渗透着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想一想,画一画,算一算”的过程,把一个组合图形转化成几个基本图形,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方法。有的学生把这个图形分割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是把它分成两个长方形;有的是把其分成两个梯形;还有的是补上一个正方形转化成长方形等。
  这样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这多种方法,教师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去掌握,而是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方法的优点和劣势,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要把组合图形转化成自己学过的基本图形,进而解决问题。对于分割的方法,分割的图形越简洁,那么解题的方法也就越简单。
  三、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让其主动获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及其对学习的参与意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本节课在探索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时,老师先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想一想,再在图形上画一画,最后把计算的过程写下来。接着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主交流、上台交流、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同时老师还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能不能想到更多种的方法。正是老师这些精心的设计,激活了学生们灵动的思考。这样有序的学习,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还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注重交流与方法的提炼
  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就要求老师采用不同层次的方法给予肯定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通过表达、倾听与思维碰撞,通过一起进行探索的过程,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利用一个例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的方法:割补法。对每种方法都进行了体现。
  但对于这多种方法,老师并不要求每位学生每种方法都去掌握,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最后再总结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就是要把组合图形想办法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基本图形,利用割补法解决问题。这种善于总结提炼的方法,其实就是对学生学习法的一种无形传授,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大有益处。
  纵观本节课,可以说上得扎实、有效。这节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展示,从中体现出老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可以看得出,这位老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的不断追求,给我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在教学活动中,正是因为不断创设学生思维的空间,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不一样的生命活力,课堂只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的课堂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会如此绚丽多彩。

Tags:

作者:免费ppt课件站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