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doc
诗歌的主旨
诗歌的主旨要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及诗人的身世来理解。常见的诗歌主旨类型有:1、爱国忧民类: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2、身世类:诗人常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是诗人们的清高、自负又常常使诗人四处碰壁、遭人排挤,远大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所以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作在古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特点大多是忧郁、悲愤。羁旅思乡、贬谪愁思等也属此类。3、友情类:表现朋友之间的友谊以及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4、爱情类:歌颂爱情的美好;反对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压迫;征人思归、思妇念夫。5、闲适类:隐逸生活的闲适;寄情山水的情趣,以山川田园的美好来反衬官场的黑暗、社会的腐败。6、其他类:叹光阴易逝、感物是人非、蕴含哲理等。
四、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2、托物言志:有些情感,诗人总是不愿或不能直接倾诉,于是诗人就将这些情感寄托在外物上。包括象征手法。3、借古讽今: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还有衬托、起兴、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其中隐含有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两句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令人无限怅惘。旧:老朋友。
典故一(“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 典故二(“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棋还没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这两句是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作者以“沉舟”“病树”自喻,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诗意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这两句同时也是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名句,后人常用来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
二、《望岳》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有多大?从齐到鲁都可望见。首句设问,总括泰山的全貌,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作者怎样突出其山势的呢?他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致在齐、鲁两佃都可以望见泰山。作者是以距离之广远烘托出泰山之高峻。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定要登上峰顶,看到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这两句诗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它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观沧海》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昂扬激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阔大胸襟。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大海好像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让人感受到一种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