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江西中考语文学科信息
一、四大板块不变,分值调整:语言积累减少2分,语言运用增加6分,古诗词阅读减少2分,古文阅读减少2分,具体情况如下表:
08年考点与分值 |
|
09年考点与分值 |
||
语言积累与运用(22分) |
语言积累(10分) |
语言积累与运用(26分) |
语言积累(8分) |
|
语言运用(12分) |
语言运用(18分) |
|||
古诗文阅读(18分) |
古诗词阅读(6分) |
古诗文阅读(14分) |
古诗词阅读(4分) |
|
古文阅读(12分) |
古文阅读(10分) |
|||
现代文阅读(30分) |
现代文阅读(30分) |
|||
作文(50分) |
作文(50分) |
二、默写减少2分,即减少1小题,减少的内容为开放式默写。
三、语言运用18分,7小题,内容更加突出基础知识,命题注重和高考接轨。
1、字音字形。(2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内容主要来自课内)
2、词语辨析。(2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内容主要来自课内的词语、成语等)
3、病句修改。(2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4、句子衔接。(2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5、句子的改写与仿写(2分,以简答题形式出现,尽量考查修辞知识)
6、语段的概括(2分,以简答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拟标题或导语等)
7、综合性学习(6分,以主观简答题形式出现)
四、古文阅读。
1、诗词阅读和古文阅读分别减少1小题,均为主观题。
2、古文材料为人物传记
五、现代文阅读考点基本不变,最后一题尽量设置开放式阅读,考查学生把对文章的理解和生活的积累联系起来。本次考试体裁散文和说明文可能性较大。说明文材料选科普和民俗主题可能性较大。并且说明文材料的字数比以往相对减少,由原来的1200字左右降为800到1000字左右,位置也可能提前,放在散文阅读前面
六、作文不出选题作文。
江西省2009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研讨会
2009年4月1~2日,2009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研讨会在江西省体育宾馆举行。与会专家就思想品德课的特点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指导。省思想品德教研员周自兴作了《关于<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说明>的说明》和《把握中考方向,探讨复习策略》的报告。其中阐述了2009年中考的一些新变化。
一.2009年中考试题的新特点: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试题应以反映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
2.突出德育功能,即突出学科特点。努力实现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价值立意的转轨。
3.试题增强了探究性,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在试题的设置和评价标准上有新的尝试。
4.突出生活性和实践性,加强试题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5.注重综合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科内知识综合,知识的重组与整合。
6.体现时代性,渗透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迎着热点上,不回避热点。
7.体现差异性。
8.体现基础性。不为热点而热点,知识点的覆盖达到70%。
9.提高技术性,特别重视试题材料的选择、问题的设计、答案的表述。材料的选择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能震撼或感动学生的心灵;问题的设计要更富有艺术性,要让不同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明白考查的内容;答案是材料、问题、所学知识点的结合点。
二.考试内容的变化:
(一)考点的变化
1.考点由去年的七部分48个考点改为今年的三部分45个考点。对部分考点进行了删、拆、移或合并。
删除的部分:
(1)原考点32(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此考点与考点1内容有重复);
(2)原考点30的一部分(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其余部分合并到考点2)
移动的部分:
(1 )原考点33(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移至心理与品德部分,成为考点9。
(2 )原考点35(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移至国情与责任部分,成为考点37.
拆、并的部分:
(1)原考点31前半部分(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成为考点8;后半部分(做好升学和升学选择的心理准备)成为考点45的一部分。
(2 )原考点34(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举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并于新考点36.
(二)试卷形式及分值
心理品德部分比去年增加5分,达到18分;法律部分减2分,为18分;国情与责任部分为25分;时政部分比去年少1分,为9分,并且明确为三道选择题。
2009年江西省中考最新信息(历史)
2009年江西历史中考依旧是保持连续性与稳定性,稳中求变,对知识内容和能力的考察、试卷结构、题型等是渐变的。
一、回顾近几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题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突出“双基”,注意学科主体知识的考察
(1)紧扣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
(2)突出了对教材主体知识的考察
2、能力性:试题灵活,突出实践与创新能力、分析与理解能力、综合与应用能力的考察
3、现实性:关注热点, 关注地方特色,时代感强
二、把握命题方向
从近几年江西中考历史试题来看,都在创设新情景的试题,突出考查考生对课程和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迁移以及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09年中考命题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以图片形式命题。图片有可能是历史实物图片,也有可能是历史纪念邮票、地图、历史人物、历史遗存等,形式不一,样式灵活多变。应对图片形式的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勤做有心人,关注这类图片出现的历史背景、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再结合有关图片提示,就可以做到得心应手。2006年第17题以四幅图片考长征,2007年第13题以二幅图片考南昌起义与井冈山会师,14题以二幅图片考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发展(中国近代工业起步;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我国一五计划的成就)。
(2)以史为鉴形式命题。这类型的试题关注了史学的实用价值,各省市的中考试题都注重了史学借鉴的功能。
(3)从关注地方特色方面命题。近三年来江西省的中考历史试题非常关注地方特色。2005年第16题考了南昌、井冈山、瑞金、萍乡等地在20世纪20—30年代发生的重大事件。2006年考了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2007年第13题考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和将军县兴国。
考察这类题目,目的是要求广大历史教师,要注意引导同学关注乡土历史,因为爱家乡也就是爱国家的一个表现,一个爱国者首先必须爱自己的家乡。所以要注意江西省曾为江西作出过一定贡献的、有较大影响的历史名人,关注他们的生平事迹以及给当地的影响等。
(4)从探究性活动方面命题。新课程实施以后,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发展,要求开展多种历史探究活动。2006年江西第19题考了讨论“改革在中外历史上的作用”,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重要题型。
(5)往高考题方面命题。要多关注2008年的高考题,在2007年的中考试卷上,有不少地方出现了围绕高考试题中某一题进行的改头换面的题目,像有关大国崛起的题目,在好几套高考题中可以见到,在一些中考题中也能见到,这个趋势是值得我们注意。
(6)以文史形式命题:这类试题有不少地方的中考历史试题从诗文、对联、挽联入手,也有的材料出自古代文言文。
(7)从历史周年大事方面命题。2005年江西考了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亚非会议50周年、重庆谈判60周年的相关内容。2006年江西考了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50周年、北伐战争开始8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相关内容。2007年江西考了《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卢沟桥事变爆发70周年)、南昌起义(80周年)的图片。2008年考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0周年),考了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等。
(8)命题既注重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又注重二者之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