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四川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蠡测与备考建议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一、六年诗歌鉴赏命题回顾
|
选材 |
作者 |
命题角度 |
2006年 |
宋诗 |
周密 |
题眼赏析、诗句情感 |
2007年 |
宋诗 |
王安石 |
为诗句画面拟题 一词领全诗型鉴赏 |
2008年 |
元散曲 |
吴西逸 |
思路层次分析 表达技巧鉴赏 |
2009年 |
宋诗 |
陆游 |
炼字赏析 全诗情感与表现手法分析 |
2010年 |
宋词 |
向子湮 |
炼字赏析、情感分析 |
2011年 |
宋诗 |
陈与义 |
诗人形象分析 诗句赏析 |
二、六年诗歌鉴赏命题简析:
1、选材以宋诗词为主,涉及到元散曲。没考到唐诗词,
2、作者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名家。
3、命题角度多元化,涉猎到考纲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对语言的运用、对形象的把握、对艺术手法的鉴赏等各考点,尤以语言运用、情感理解与手法赏析为重点。
三、2012年诗歌鉴赏命题蠡测:
1、选材上,命题人为了避免“撞车”,可能还会在宋诗词中选,也有可能在明、清、元三个朝代的诗作中选。
2、作者不大可能是名家,可能会在许多陌生的作者中选。
3、命题角度多会以诗歌情感、语言、艺术技巧为重点。
四、备考建议
1、读懂诗歌是克“敌”制胜 之道
考前准备,关心名家名作,不一定对考试有明显帮助。因此不要把备考重点放在猜题押宝上,在应该把重点放在读“懂”上。如何读懂?一品标题,二看作者,进而知人论世,三是关心注解,四抓意象和关键词句,五是整体读,反复读。诗歌的情感是内在的,涉及到表面与深层、直观与抽象,涉及到各种要素,这一些需要适当的训练才能有所领悟,最好的方法就是做近几年的诗歌鉴赏题。
针对一首诗词,确定其感情,应该注意:因诗而论,因境定情。
作为备考,我们可对古诗词中出现的常见情感有如下把握:
忧国伤时的诗: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等;
建功报国的诗: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等
思乡怀人的诗: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等。
长亭送别的诗: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等
生活杂感的诗: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2、以考点为主,提升鉴赏能力是关键
对诗词鉴赏而言,我们先要明白考什么。考什么呢,《考试大纲》告诉我们,一是要求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要求能“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诗词鉴赏的考查,以理解为基础,侧重于“鉴赏”。在鉴赏中,主要是把握两项内容,一是诗歌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二是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前者侧重内容,后者侧重形式。
单是明白考什么,还不行,还需要熟悉各类题型(依内容来分包括形象型、意境型、观点不同型、炼字炼句型、题眼型、一词领全诗等,依形式分包括语言型、技巧型,综合的还有对比鉴赏型)和答题规范。最好是按题型选高考真题进行练习,要积累一定的诗歌鉴赏术语和表达技巧。
这里提示如下主要表达技巧:
按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按表现手法可分为渲染、赋、比、兴、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白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欲擒故纵等;按修辞手法可分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叠字、设问、反问、双关、借代、互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