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诗歌题鉴赏精选20首.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2-26 13:33:09

1、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蟾宫曲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

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答: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要再留念他乡,而要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type="#_x0000_t75" style="width: 2.25pt; height: 1.5pt">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1)友人相对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type="#_x0000_t75" style="width: 1.5pt; height: 1.5pt">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炼字,巧用衬托。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type="#_x0000_t75" style="width: 1.5pt; height: 1.5pt">的情感,尽写入销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来源:学。科。网ZXXK]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来源:学科网ZXXK]

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type="#_x0000_t75" style="width: 1.5pt; height: 1.5pt">

答:(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此题4分,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各占2分,未答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可不扣分,如将两词分述只要内容正确亦给分)

(2)评分参考要点: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在后,牵惹愁思。(此题答案较开放,不限定分析哪一首,也不要求两首比较分析。只要将一点分析清楚即给2分,分析未扣住夜闻鸟鸣的不给分)………………………………【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