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谋篇、文采 201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湖南版.doc
考点解读
材料,是作者经过筛选、加工,写入文章中的生活现象、言论、数据等。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文章“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材料新鲜”,这是对材料的选用提出的具体要求。
实用技巧
【技巧1】选择能表达主题的材料。
选择能表达主题的材料,即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如果写议论文,根据标题确立了正确的中心论点之后,最突出的任务就是选用恰当的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要证明一个观点,你想到的材料可能会很多,哪些用,哪些不用,需要“围绕主题”认真斟酌,精挑细选。
(1)引述事例,本质要与所证明的观点相一致。
要达到“事例”与“观点”本质的高度一致,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必须明确自己的主张是什么,或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二是弄清“事例”的本质,进而考察它与“观点”的相应情况(相同、基本相同,有一定联系、没有联系),选择本质内涵“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材料入文,而剔除那些有一定联系和没有联系的材料。
【参考范例】
我的时间(节选)
浙江考生
懂得,所以相信;相信,所以坚持;坚持,所以自主。成功不在于复制,也没有绝对的范本,只有认清自己,自主“我的时间”,才能成就独一无二的自己。
……
高三的自主招生,比起往届来范围大大扩展,自主招生风更流行一时。身边无数的人想通过先于高考的自主招生获得大学的敲门砖,但我却安之若素,一心当起了“又宅又独”的乖学生,置身事外。能够平静地看待风潮而不心生羡慕,我想是源于对自己的充分认识与对时间的合理把握。我深知自己不擅长竞赛类的难题、偏题,盲目参加只会适得其反,不如安心专注高考,用那些“我的时间”弄清每一个知识点,从容地为考试做准备,岂不更为划算?
【技法借鉴】考生以“我的时间”为题作文,以议论手法破题,将论题“我的时间”具体为明确的中心论点“认清自己,自主‘我的时间’,才能成就独一无二的自己”,其核心是“认清自己”“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面对“流行一时”的自主招生,“深知自己不擅长竞赛类的难题、偏题”,因而选择“安之若素”,一心高考,其核心正是对自己知识结构、应试能力的冷静分析、客观把握。因此,这则生活化的材料,用在这里是准确的、有力的。
(2)引用名言,其内涵要与所证明的观点相一致。
先要做到两个理解:一是准确理解“观点”中核心概念的内涵;二是理解名言警句的整体含义。而后,考查两个“内涵”的对应情况,从中选择恰当的名言入文。
【病例剖析】
诚信是金(节选)
云南考生
任何一个有文化内涵与伦理道德的民族都是一个讲求诚信的民族,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这样的民族,翻翻历史典籍,劝人诚信的句子俯拾皆是: “听其言,观其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些文字之所以能代代流传,启示、教育着一代代华夏儿女,就是因为诚信已经融入了民族的血液,成了民族的集体意识。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也在诚信的强力作用下绵延不绝。
(云南考生《诚信是金》)
根据“劝人诚信的句子俯拾皆是”,引用名言的内涵都应该是指向“诚信”的,然而,“听其言,观其行”指不可轻信别人语言,而应重视实际行动,与“劝诚信”联系不大;“君子坦荡荡”则强调心胸坦荡无私,与“劝诚信”无联系。这两句都应该删改。
【文段升格】任何一个有文化内涵与伦理道德的民族都是一个讲求诚信的民族,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这样的民族,翻翻历史典籍,劝人诚信的句子俯拾皆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无信而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些文字之所以能代代流传,启示、教育着一代代华夏儿女,就是因为诚信已经融入了民族的血液,成了民族的集体意识。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也在诚信的强力作用下绵延不绝。
【升格借鉴】新增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侧重于“重允诺”的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强调“诚信”对立身处世的意义,保留下来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反面的论述,三句名言同是“劝诚信”,却着眼不同的角度,因而并无重复之感。
【技巧2】选取新鲜的材料。
高考作文中选材陈旧的现象比较突出,考生要尽力摆脱选用如司马迁、李白、陆游等常见例子的旧习,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新鲜材料,选材可以涉及政治、体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