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内容 201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湖南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5-24 21:40:43

专题六 选考内容
 
考题展示
(2012•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提示】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描述的是:农奴盖拉新又聋又哑,是庄园的看门人。他爱上了洗衣女塔季雅娜,后者却被女农奴主指配给了一个酒鬼。在送塔季雅娜走的路上,盖拉新捡回了一只小狗,唤作木木,从此木木成了他生活的慰藉……
下面是从《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
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不记得“她”有过不在屋外等着他回来的事,于是他跑上跑下,到处去找“她”,用他自己的方法唤“她”。……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她”丢失了!他便回转来向别的佣人询问,他做出非常失望的手势,向他们问起“她”来;他比着离地半阿尔申的高度,又用手描出“她”的模样。……有几个人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他们只是摇摇头,别的人知道这回事情,就对他笑笑,算是回答了。总管做出非常严肃的神气,在大声教训马车夫。盖拉新便又跑出院子去了。
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从他那疲倦的样子,从他那摇摇不稳的脚步,从他那尘土满身的衣服上看来,谁都可以猜到他已经跑遍半个莫斯科了。他对着太太的窗子默默地站着,望了望台阶,六七个家奴正聚在那儿,他便掉转身子,口里还叫了一次“木木”。没有木木的应声。他走开了。大家都在后面望他,可是没有人笑,也没有人讲一句话。……第二天早上那个爱管闲事的马夫安季卜卡在厨房里讲出来,说哑巴呻吟了一个整夜。
(1)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我”(盖拉新)“呻吟了一个整夜”的心理活动。
(2)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盖拉新这个人物形象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伦敦当地时间18日17时,随着中国与土耳其主宾国活动交接仪式的正式举行,为期3天的伦敦书展落下帷幕。
在此次书展上,中国以迄今最大规模的主宾国活动隆重登场,向英国及来自世界各国的出版商、版权交易商展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各类图书出版现状。今年的中国展台上有近3 000种英文图书展出。书展推出的中国作品包括《钱钟书英文散文选》和苏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书的英文版,以及《红楼梦》、《聊斋志异》、《孙子兵法》、《论语》等中国古典名著英文版。
伦敦书展落下了帷幕,但书展对中英两国文化交流所产生的重大推动意义,将留下长远影响。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长期以来,中英文学的交流有点失衡,不对等。中国读者对英国文学的了解,远比英国读者对中国文学了解得多,英方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仅限于古典文学,像《红楼梦》等。中国一般读者,对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直到当代作家作品,如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哈利•波特》等都非常了解。
2013年度伦敦书展将于明年4月15日—17日举行,市场焦点主宾国是近年出版业蓬勃发展的土耳其。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4月20日
第4版“要闻”版,有删节)
(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
(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
考向分析
选做题是湖南卷的命题亮点,主要针对选修教材进行考查,而且考查分值逐渐加重,由2010年的6分增加到2011年的9分,再到2012年的12分;字数也从100字左右提升到200字左右。就命题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三方面:(1)针对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考查新闻评论,不纠缠于文体常识,主要考查对新闻的分析评论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2)针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作出恰当分析的能力;(3)针对《外国小说欣赏》考查对外国小说的个性解读能力。从2012年湖南卷看来,命题更加趋于多元,命题形式多样,在前两年基础上,新增了描写能力和概括能力的考查。今后选做题还将出现更多新型题目,所以应做到全面备考。
 
热点题型一 新闻评论题
新闻评论针对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进行设题,也呼应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关注思考时代社会的理念,是湖南卷独具特色的语言运用题。而从这几年的命题探索来看 ,所提供的新闻都没有限定具体的评论指向,具有相当大的开放性,强调考生个性化的思考。
【例题1】(2011•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
本报北京4月28日电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今天宣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 370 536 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 339 724 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与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量1.3亿相比,减少了约5 600万人。十年人口数字的变化反映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挑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 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 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分,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4月29日头版,有删节)
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思路分析:这则新闻没有具体的评论指向,考生需要注意把握新闻内隐的新闻价值,以此为基点作出评论才会有针对性,有价值。诸多数据反 映出了两方面事实:一是计划生育的成就,即控制了人口过快的势头,提高了人口素质,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二是现阶段的人口问题,老龄化趋势加快,流动人口规模扩大,性别比偏高。对这些现象怎么评论呢?(1)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2)对优点进行肯定,肯定优点,肯定基本的政策。(3)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开发,妥善解决人口流动 问题;进一步进行思想观念引领,摒弃重男轻女观念等。
答题角度:①人口变化成绩的角度:“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
②人口现状面临挑战的角度:“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偏高”;
③整体的角度:对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作整体评论;
④其他角度:如“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的角度;“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与“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相结合的角度;“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与“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相结合的角度等。
技法解密 高考命题组明确了新闻评论“答题要求”:体裁是新闻评论,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所作的评论,要有自己对事实的看法即观点,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角度的选择不能脱离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所以答题要注意以下方面:
1.观点正确,态度鲜明
新闻评论要求在200字左右,答案必须要简洁,所以必须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旗帜鲜明,不能含糊其辞。
当然,观点鲜明必须要以观点正确为前提:
(1)正确的观点必须是立足于材料的观点,即必须读懂材料,不能脱离所提供的新闻事实;
(2)正确的观点必然是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需要全面而不偏激;
2.结构完整,步骤明晰
第一步:提取要素,概述事实。(叙)
①提取材料六要素,抽出核心要素(人或物及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
②“重组”方式依材料则数、性质而定: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按材料展开同向或异向合并。
③概述事实要简短鲜明,不能有废话和曲解。
第二步:选取角度,提出观点。(评)
①角度:正面肯定、反面否定、正反结合。
②观点:正确,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符合社会的价值倾向。
第三步:阐述观点,以理服人。(析)
①可采用因果、假设、比喻、类比、正反对比等方法论证。
②可推究原因、分析危害、揭示本质、阐明意义,可呼吁鼓励、称赞歌颂或劝告警戒,还可提出建议。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结)
常用思路,牢记于心:叙—评—析—结。
3.精当分析,论证充分
评论不仅观点要正确鲜明,也要对观点进行充分的论证,所有的观点必须建立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如2011年湖南卷考生的答案:
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中国仍处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如何处理好人口变动引发的新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在未来人口政策的制定中不得不谨慎研究的重点,若是简单地认为调整退休年龄能缓解社会负担,那伴生出的就业问题又会相对加重,如此拆东墙补西墙的无用之举只会让政府在人口问题上更加被动。
这则评论立足于人口变动新问题的解决,既指出了面临的具体事实,又指出在解决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然后指出要“治本”而不能“拆东墙补西墙”。这样的分析论证自然显得透彻得多。
热点题型二 个性解读题
个性解读题也是湖南卷着力打造的亮点,个性解读直接指向有创意的解读。其命题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已经相对成熟,主要的命题材料有散文类、哲理类、小说类、文化经典类,但无论哪一种,其实质都是阅读分析和联系现实进行个性化的理解。
【例题2】(2011•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①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注:①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 0字左右。
思路分析:此题所给的材料一则出自《孟子》,一则出自《墨子》,共有三问:(1)分析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2)分析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3)联系现实谈谈看法。
解答时,必须突破对两段文字含义的理解,着意抓“以及”“若视”这些关键词语:“以 及”是由己及人,“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明白了含义,也就明白了儒墨两家的异同。相同的是都强调“爱人”。而不同在:儒家的爱是有差等的爱,强调推己及人,承认人们都会爱自己,以爱自己的亲人出发爱天下人,由私爱而达到博爱;墨家则更强调爱人,指出爱别人应像爱自己一样,爱人不应有亲疏远近之“别”,即爱无差等。第三问的解答则必须在比较异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联系现实时必须紧扣“爱”,紧扣儒墨互补的思想。
答案要点:①这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差等。
②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角度,也可强调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从儒、墨兼用,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联系现实谈看法。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技法解密 1.审清题干,明确步骤
一般而言,题目怎么要求就怎么回答,有几问就回答几问,步骤必须清晰,如2011年湖南卷就应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回答:一是回答含义的异同,二是分析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三是联系现实谈看法。当然前两者应该在一起分析,因为分析思想异同就得依靠含义的异同的分析,即思想的异同是建立在具体的材料基础上的;但联系现实谈看法必须分开来,不能与前两问杂糅在一起。
2.立足材料,整体阅读
个性解读的主体内容是分析材料,所以必须以材料为本。
(1)抓关键词句。如果是散文类、寓言类材料就抓作者直接议论抒情性语句,迅速把握作者观点;如果是哲理类,就必须找寻作者明确表达观点的词语;如果是文化经典类材料,则还需要对文言进行翻译,从而找出关键词语,如2011年湖南卷的“以及”“若是”就是关键词语。
(2)整体阅读。虽然此类题目字数很少,但仍然需要整体阅读,叙事类要分清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作者的表达意图;哲理类在把握作者观点的同时,还要明白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3.善于联系,准确分析
(1)“联系”包括两方面:
一是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如2011年湖南卷,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已经介绍过儒墨等思想,再解答此类题目就应该借助课本知识进行思考,这样的理解才会准确而深刻。
二是将材料和现实联系起来思考。个性解读的“个性”,主要在于与现实联系时表现出的思维个性,当然需要选取自己最擅长的角度来写,写透彻而不要面面俱到。
(2)“分析”也有两方面要求:
一是分析要具体,论证要充分。没有分析,观点就没有立足之地;没有分析,所得观点可能只有粗略印象而会失之偏颇。不仅要分析材料的具体含义,而且在联系现实时需要对现实情况作具体分析,而不能只作粗略的概括。
二是分析要准确、得体。即分析要立足于材料,而且语言表述要精当,不天马行空,自由发挥,思考要辩证。
 
1.(2012•湖南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被称为“虎妈”的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近日出版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管教两个女儿,制定十大戒律,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都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而被她骂成垃圾、也不准看电视或有玩伴的长女、17岁的蔡思慧已获哈佛和耶鲁的录取。[来源:学|科|网]
(2)香港商人萧百佑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有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
(3)某知名教育专家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4)某教育调查机构称,不能吃苦耐劳、不能承受苦难与磨砺,是影响当代青少年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