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备考2010高考基础知识训练题(1)
备考2010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7道题(1)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寒噤(jìn) 缉私(jī) 口角(jué) 引吭高歌(háng)
B.框架(kuàng) 慰藉(jī) 闷热(mēn) 渐臻佳境(zhēn)
C.脚踝(huái) 佛龛(kān) 媲(bì)美 咸与维新(yù)
D.漂白(piǎo) 倾轧(yà) 挟制(xiá) 如丧考妣(bǐ)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用自己的头脑冷静地思考,那种听风就是雨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B.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能简单地捉襟见肘,必须从完善法律法规、改革监管机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多方面入手。
C.金融危机的风声鹤唳,使得各大银行、企业债权人纷纷赶往企业收贷,资金链条越绞越紧。
D.2009年4月在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上,中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策略,使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B.医改的深化毕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的引导,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形成推进医改的合力。
C.只有把政府增加的教育投入更多地向基础薄弱地区倾斜,让大多数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D.2009年伊始,国家再次出台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出一个好题目,可是出什么题目才算好呢?许多语文界老前辈都有过无奈的感喟,如叶圣陶说它“是不得已的办法”,朱德熙则痛陈其“流弊甚多,不可取。”
B、庚子年前后(公元1900年),四川连年旱灾。
C、工人走进技校,学习现代科学;农民跨出家门,搞起商品经济:工农都为现代化事业做贡献。
D、猴子跳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了下来。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蜿蜓曲折的沙底小河,顺着山脚涓涓地流着, , , ,随着微风和涟漪的荡漾,宛如天真的孩子在欢笑。
①那澄清的河水,泛起花纹般的微波 ②花纹般的微波,在那澄清的河水上泛起
③水面可见来往穿梭般游逛的一群群小鱼儿 ④一群群小鱼儿,来来往往穿梭般地游逛
⑤嫩绿的杨柳,被夕阳倒映在水里 ⑥被夕阳倒映在水里的嫩绿的杨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每问不超过10个字。
2月6目,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20个教改征求意见的关键问题,其中高中是否有必要取消文理分科,以及其可行性被列入其中。一时间,该问题成为网络上讨论的焦点。下面是一些网友的代表性意见:
学生:我认为高中应该分科。高考要考6门已经够难应付了。如果不分科学9门,要是高考不考谁费力学呀?
家长:强烈建议不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理由只有一个:孩子太累了,分科可以让孩子负担小些。
高中教师:有的学生在文科和理科里都有喜欢的科目,如果分科的话,顾此失彼,很难取舍。
大学教师:由于过早分科,导致教学上有—部分时间需要对文理学生分别阐述基本的文理知识,既消耗时间又讲不透彻。
可见,支持分科者认为文理分科
|
|
|
|
|
|
|
|
|
|
反对分科者认为文理分科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