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设计
2.测试点应为未知信息
阅读理解所考查的不应该是考生不必阅读就可以回答的信息,如常识性知识等,而必须是通过阅读文章加以信息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所达到的结果。
3.测试点应体现层次性,覆盖面要广
就一套阅读试题而言,测试点不能单一,应该体现出层次性。也就是说,阅读测试应该既有信息辨认能力、信息转述能力、篇章逻辑理解、语用功能理解能力、文章主题、作者写作意图等多个方面的考查,同时还必须包含字面阅读能力、推理阅读能力和形象阅读能力的考查,体现不同的层次。
4.合理配置测试点比例
不同等级的阅读测试,测试点比例分配不同。比如,高考试题的阅读理解中细节题一般在40%~50%之间,中心大意题在10%~20%之间,词义理解题在5%~10%之间,推理引申题在5%~10%之间。中学阶段的学期考试中阅读理解题目的设计要考虑每学期教学的要求,根据要求合理配置测试点。
(三)问题设计技巧
问题指选题填空中的题干、问答题中的问题等。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表述要准确、清楚、简练。
2.问题设计既要灵活多样又要保持体例一致。
3.考点中心要明确。
4.问题中不能透露答案信息。
5.各问题之间不能互相提示。
(四)多项选择题中选项设计技巧
1.答案选项的设计
选项的设计是阅读理解中最难的一步。由于其主要涉及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几个问题又依据于同一篇文章,因此选项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就比较多。
(1)选项应尽可能不包含阅读材料中的字眼。设计选项最好不用文章中出现的表达方式(小学和初中英语阅读中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太多的表达方式,可以适当使用文章中出现的表达方式),答案项不用,干扰项最好也不用。
(2)不能在一题的选项中透露另一题的答案。浏览一下应试策略资料就很容易发现这样一条策略:每篇文章的几个问题是相联的,从一个问题中可以判断另一个问题的答案。这种现象正是命题缺乏科学性所致。
(3)避免一道题的题目否定了另一道题的干扰项。一题泄露另一题的答案的另一种情况是一题选项从反面排除了另一题的选项。这同样是阅读试题设计时应该避免的一个问题。
2.干扰项的设计
干扰项的设计同样有技巧。一般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干扰项都应该有一定的干扰性。比如,考查主题时,可以设计相对于某一段段落的表述,某干扰项是成立的。这样可以考查学生区分段落大意与文章大意的能力。
(2)四个选项长度尽可能长短一致,如果某一项太长或太短就可能会产生其是答案或不是答案的暗示。
(3)四个选项表述形式要一致,要么都是短语,要么都是句子。
(4)选项不可太长,不能超过题干的长度。
结束语
每个学生都做过阅读理解题,每个老师也都讲过阅读理解题,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参与过阅读理解试题的设计。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一些常见的试题设计技巧以及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尤其是对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希望能给将编制阅读理解试题的人员以参考。由于阅读理解试题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举例说明,但愿本篇能给英语教师一些启发,希望有更多的人员投入到阅读理解试题编制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Popham, W. J. 2003. 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鲁子问,王笃勤. 2005. 中小学英语评价测试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阅读理解所考查的不应该是考生不必阅读就可以回答的信息,如常识性知识等,而必须是通过阅读文章加以信息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所达到的结果。
3.测试点应体现层次性,覆盖面要广
就一套阅读试题而言,测试点不能单一,应该体现出层次性。也就是说,阅读测试应该既有信息辨认能力、信息转述能力、篇章逻辑理解、语用功能理解能力、文章主题、作者写作意图等多个方面的考查,同时还必须包含字面阅读能力、推理阅读能力和形象阅读能力的考查,体现不同的层次。
4.合理配置测试点比例
不同等级的阅读测试,测试点比例分配不同。比如,高考试题的阅读理解中细节题一般在40%~50%之间,中心大意题在10%~20%之间,词义理解题在5%~10%之间,推理引申题在5%~10%之间。中学阶段的学期考试中阅读理解题目的设计要考虑每学期教学的要求,根据要求合理配置测试点。
(三)问题设计技巧
问题指选题填空中的题干、问答题中的问题等。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表述要准确、清楚、简练。
2.问题设计既要灵活多样又要保持体例一致。
3.考点中心要明确。
4.问题中不能透露答案信息。
5.各问题之间不能互相提示。
(四)多项选择题中选项设计技巧
1.答案选项的设计
选项的设计是阅读理解中最难的一步。由于其主要涉及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几个问题又依据于同一篇文章,因此选项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就比较多。
(1)选项应尽可能不包含阅读材料中的字眼。设计选项最好不用文章中出现的表达方式(小学和初中英语阅读中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太多的表达方式,可以适当使用文章中出现的表达方式),答案项不用,干扰项最好也不用。
(2)不能在一题的选项中透露另一题的答案。浏览一下应试策略资料就很容易发现这样一条策略:每篇文章的几个问题是相联的,从一个问题中可以判断另一个问题的答案。这种现象正是命题缺乏科学性所致。
(3)避免一道题的题目否定了另一道题的干扰项。一题泄露另一题的答案的另一种情况是一题选项从反面排除了另一题的选项。这同样是阅读试题设计时应该避免的一个问题。
2.干扰项的设计
干扰项的设计同样有技巧。一般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干扰项都应该有一定的干扰性。比如,考查主题时,可以设计相对于某一段段落的表述,某干扰项是成立的。这样可以考查学生区分段落大意与文章大意的能力。
(2)四个选项长度尽可能长短一致,如果某一项太长或太短就可能会产生其是答案或不是答案的暗示。
(3)四个选项表述形式要一致,要么都是短语,要么都是句子。
(4)选项不可太长,不能超过题干的长度。
结束语
每个学生都做过阅读理解题,每个老师也都讲过阅读理解题,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参与过阅读理解试题的设计。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一些常见的试题设计技巧以及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尤其是对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希望能给将编制阅读理解试题的人员以参考。由于阅读理解试题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举例说明,但愿本篇能给英语教师一些启发,希望有更多的人员投入到阅读理解试题编制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Popham, W. J. 2003. 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鲁子问,王笃勤. 2005. 中小学英语评价测试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Tags:
作者:教育文稿网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