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4 21:40:28

全班学生讨论表4的设计方案,有些学生提出增加pH59的实验组,有的学生提出方案中pH应为3567891113。教师适当地指出这几种方案的不足和可行性。

当讨论实验预期结果时,由于学生们习惯于写实验结果,不明白实验结果可以预期,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实验预期结果。通过讨后,各小组完善各自的实验方案。

4.4 实施实验方案,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注意:①对不同温度、不同pH的实验组进行编号;②每组所加入的物质量必须相同,以减小实验误差;③及时将实验结果记录。

45 实验结果的交流、分析,得出本探究课题的结论  各小组对自己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①在37 ℃的条件下,产生的气泡大,数量最多,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最适宜温度为37 ℃。②在pH7的条件下,产生的气泡大,数量最多,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7。③过酸、过碱、低温时,酶的活性受影响,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高温使酶失去活性;不同pH影响酶的活性。

全班学生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差异的原因:①有的小组发现当过氧化氢溶液处于90 ℃~100 ℃时(没有加入猪肝研磨液),试管内有极少量的气泡。这是因为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应该把猪肝研磨液加热到90 ℃~100 ℃,过五分钟后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②有组学生的实验现象是在pH9时产生的气泡数量最多,而且气泡多到溢出试管。通过分析,是他们滴加猪肝研磨液太多所致。没有按照每实验组所加入的物质量必须相同的方法。③比较实验结果和实验预期结果的差异,虽然之前有教材的引导,还有个别的学生写预期结果时全部都写有气泡的产生,或者干脆不写,等做好实验后才写上。所以教师要强调写预期结果是生物学实验设计程序之一。

4.6 交流信息 上网或到图书馆找资料的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资源。

如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有更强的去污能力,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温水使加酶洗衣粉发挥最大作用。含酶牙膏可以分解细菌,使我们牙齿亮洁。0 ℃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因此,酶制剂适于低温(04)下保存。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