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临其境 学习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解开光合作用之谜”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4 21:45:58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关键是以什么形式学,怎么学。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经过一定的思考、实验、质疑、表达以及修正自己看法的机会,那么他的学习是被动的。要想建立完整、牢固的知识体系,就必须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究的过程,去主动地参与活动,在知识的形成、联系、运用过程中,也会养成他们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也正是这些,决定了作为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能再是“授之以鱼”,而要扮演“授之以渔”的角色了。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习惯,用新的模式与之相适应;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发展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学生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发挥学生主动性为途径,让学生把知识掌握得更好。

本次课通过对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的回顾,让学生“化身为科学家”,去亲身探究、理解科学家是如何发现前人观点的,实验设计存在缺陷时,又是如何思考出解决之道,设计出更加完善的实验,再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的结论的。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尝试。

一、教材分析

1.地位。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是建立在初中生物教材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上的。考虑到学生对光合作用似懂非懂的实际情况,本次课以几个著名实验为基础,引导他们更加深入地从产物、条件和场所等方面进行探究,从而构建出完整的光合作用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光合作用打基础。

2.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各实验步骤、结论、缺点。

3.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的各实验如何巧妙地连接起来,如何过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并能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1] [2] [3] [4]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