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
为科学有序地做好我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和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控制疫情在大学的传播蔓延,切实保障师生员工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厅下发的《XX省教育系统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试行)》,特制定XX大学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
一、领导机构
为切实加强我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工作,成立“XX大学防控甲型H1N1流感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秘 书:
成 员:
二、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监测和报告
1、晨检:立即启动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学生工作处各老师发现学生中有发热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校医院保健科,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姓名、班级、寝室、联系方式、主要症状)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并将排查情况进行登记。
2、疫情报告:对筛查发热的学生,由医务室、保健科做好登记,由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按报告规定及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和教育厅,以早期发现疑似病人,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与该同学密切接触的同学医学观察7天,如未发现疑似病例,则解除观察,并对该同学的寝室、班级重点消毒。XX大学甲型H1N1流感晨检工作报告流程图如下:
主管院长 大学院办 XX区疾控中心或XX区疾控中心
↖ ↗
医 务 室
↑
系(部)副书记
↑
辅导员
↑
班长
↑
寝室长
三、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
(一)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
1、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在学校内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
2、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但传播链清晰,病例感染来源为学校外部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其污染的环境,疾病危害尚不严重。
3、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第一类情况,在学校一个班级内发现散发的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二代病例。
第二类情况,在学校内出现多起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形成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流行趋势。学校局部疫情暴发,指在同一学校同一个年级两至三个班级,14天内,出现多个甲型H1N1流感校内感染病例的确诊病例,且病例呈现明显的聚集性。
第三类情况,在学校内出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疫情迅速在全校扩散,且有波及学校周边地区的趋势。学校流行,指在14天内,在同一学校不同年级或同一年级三个班级以上,出现多起甲型H1N1流感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持续传播现象。
(二)具体措施
1、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1)制订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
(2)组织校医院的校医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和演练。
(3)加强疫情应对物资准备。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6)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发现流感样疫情要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7)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8)建立与卫生部门信息联动机制,及时收集所在地区甲型H1N1流感发生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预警。
2、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1)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如疫情传播风险较大,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学校可按照由班级到年级的原则采取临时停课措施。
(3)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
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3、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及时调整防控策略,采取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保护高危人群等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防止或减缓疫情扩散,减少病例,减轻疫情危害。
出现第一类情况时,在加强非校内感染病例的卫生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1)学校停止举办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会议等活动。
(2)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学校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3)根据XX市人民政府的决定,学校采取临时停课或暂时关闭措施。
1)原则上,停课的范围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年级,由年级到全校。
2)如果14天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该班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班级需要停课时,该班级所在年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年级需要停课时,学校可以全体停课。
3)停课前,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同时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有流感样症状。并向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厅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4)停课时间不少于7天,自最后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被隔离或离校之日算起。可根据放假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随时调整放假期限。
5)学校停课后,要加强停课学生的在校管理。
6)复课前,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因甲型H1N1流感暂时停课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经所辖地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出具有效的复课证明后方可复学。
7)复课后,未痊愈的学生应继续居家隔离治疗,至其病后7天或症状完全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方可上学。
8)复课后,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厅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出现第二类情况时,强化病例诊治、环境消毒、隔离医学观察者管理,加强全校疫情监测、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等卫生防控措施。
重点加强学校防控措施的实施。经XX市政府批准同意,在出现病例时实施学生停课不离校,在校进行观察措施。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内外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并做好被隔离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