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3课时教案 高考化学.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9-07 09:32:29

高考化学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3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雨的形成和危害,通过实践活动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认识光化学烟雾等环境保护事件,掌握环境保护知识。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资料、信息处理与科学抽象能力,对学生进行内因与外因辩证统一的教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酸雨形成和危害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SO2和氮化合物对环境危害的认识和学习,对学生进行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促进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形成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视频、音频素材、有关酸雨的图片

教学过程

    图片导课投影:煤和石油燃烧时的滚滚浓烟:

    师: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空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工厂废气的滚滚浓烟中,主要含有哪些有害气体在危害我们的生活呢?

    生:粉尘和气体(SO2CO和氮氧化物等)

    师:现在不少地区雨水的pH小于5.6,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我们就称它为酸雨。我国是世界上三大酸雨区之一。

(视频)有关酸雨危害的纪录片

    师:由刚才的材料,我们看到了酸雨对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危害性很大,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酸雨的发展历史。

(用多媒体展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1.1872年,美国化学家Smith,首先提出了酸雨一词,直到本世纪40年代,酸雨问题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2.197265,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并确定每年65日为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起,每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世界环境日的活动,其中1983年的主题是防治酸雨。

3.1985年,几场酸雨过后,我国四川奉节县9万亩华山松全部枯死,重庆南山2.7万亩马尾松死亡过半。

    师:酸雨的危害如此之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因为其巨大的危害已经被人们日益关注。

(录音资料)酸雨的危害

    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对人体的直接危害是引起呼吸道疾病,它还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之一。酸雨可谓空中死神,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猖獗的酸雨严重地威胁着地球。据资料记载,仅在1980年一年内,美国和加拿大就有5万余人成了酸雨的猎物。比利时是西欧酸雨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它的环境酸化程度已超过正常标准的16倍。在意大利北部,5%的森林死于酸雨。瑞典有15 000个湖泊酸化。挪威有许多马哈鱼生活的河流已被酸雨污染。世界古迹、桥梁受酸雨腐蚀越来越快。号称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智利复活岛上的石雕人像,正面临着解体和倒塌的威胁,美国每年花在修理受损古迹方面的费用超过了50亿美元。闻名世界,代表我国古建筑精华的北京汉白玉石雕,近年来也遭到意想不到的损害,故宫太和殿台阶的栏杆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浮雕花纹,50多年前图案清晰可辨,如今却大多模糊不清,甚至成光板。我国江苏、安徽、湖北、福建、江西、浙江七省的农田曾经受酸雨影响造成经济损失一年达1 380多万元。

(图片)有关酸雨危害的图片………………………………【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