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2课时)教案 山东临清四所高中化学教师制作化学选修四教学案.doc
选修四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2)
一、教材分析:
化学计算是运用数学工具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物质的量的关系等,在这一节里,将进一步讨论在特定条件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以热效应表现时的“质”“能”关系,这既是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规律和特点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节的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涉及了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较强,但属基础知识的综合,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例1】是依据反应热的概念、钠的摩尔质量,利用热化学方程式即可求解。【例2】要求理解燃烧热的计量是以燃烧1 mol可燃物作为标准的,并将1 kg C2H5OH转换成物质的量,通过逆向思维来求解。【例3】是对盖斯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反应热计算的几种常见方法。
②了解反应热计算的常见题型。
2.能力目标:综合运用反应热和盖斯定律的知识解决能量变化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计算某些物质燃烧时的△H数值,进一步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唤起学生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
四、学情分析:
进行有关燃烧热计算时,要强调燃烧热规定以1 mol纯物质为标准,因此须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的ΔH相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的形式)。同时还要注意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等之间的换算关系,但关键还是应强调以1 mol物质完全燃烧作标准来进行计算。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与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联系很紧密,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习题作为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不仅巩固、落实了知识和计算技能,还能通过计算的结果说明这些物质燃烧时,其ΔH的数值都很大。
五、教学方法:读、讲、议、练,启发式,探究式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学生课前自学填写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二:反应热的计算
例1、利用热化学方程式求解
归纳总结:各物质的n之比等于△H之比
例2、利用燃烧热求解
归纳总结:Q=燃烧热× n
例3、运用盖斯定律求解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题型一: 已知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将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又已知:H2O(g)=H2O(l);△H2=-44.0kJ/mol,则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