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 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09 19:40:15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3.通过教学活动,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

  2.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

  教学难点: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课前准备:少量的碘、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枯树枝、玻璃片。

  教学设计图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既然物体可以从固体变成液体,再由液体变成气体,那么物体可否不经过液化过程,而直接由固体变成气体?也就是除了我们学习过的四种物态变化外,还有其他物态变化吗?学生思考后做出猜想,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讨论引出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

  二、新课学习

  1.演示实验:“人造雪景”:在一个烧杯内放人少量的萘粉;然后加热,再将一根凉的枯树枝放人烧瓶口内,经片刻轻轻拿出枯树枝,便可看到在树枝上布满了“雪花状”的萘。这是由于固态的萘吸热直接变成气态的萘,气态的萘遇到冷的树枝又直接变成固态的萘。

  或者播放视频:升华

  观察演示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它们果真是直接变化的吗?

  2.学生实验:碘升华和凝华

  通过学生实验进一步感受升华和凝华过程以及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现象,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注意:控制碘量:只需少许碘粒。控制温度:需要缓慢加热。强调观察无液态碘的出现。玻璃片要和烧瓶口密封。在学生分组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可以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于没有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学生,可以做适当的操作、观察指导。指导学生体会凝华放热的现象可以在玻璃盖片上滴几滴水,观察有碘蒸气遇到盖片时的现象,同时用手摸一摸盖片感觉一下盖片的温度变化。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玻璃管内原来有一 些固体物质,加热之后这些固体物质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中间过程中物质有变成液态吗?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①给固态的碘加热后,烧杯内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固态的碘受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碘蒸气。

      ②停止加热冷却后,烧杯壁和玻璃盖片上出现了紫色的碘颗粒,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气态的碘蒸气遇冷后又可直接变为固态的碘。盖片上的水在碘蒸气凝华时,冒“热气”,盖片有些变热。说明碘凝华过程要放热。

  板书: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