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卷评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6-26 10:06:32

考查B层次教学要求的内容全面进行了考查,注重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较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并注重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考查C层次教学要求的内容占75%,试题以实验探究题型为主,但在选择题、填空简答题及计算应用题中都有对实验探究要素的考查。这些试题中,题目的设置与A、B层次要求的内容交织在一起,从多角度、多层次对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科学探究的诸多要素等都进行了考查,体现了新的考试评价观,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选择题17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C级);19小题电铃过程的分析判断考查了安培定则(C级)、声音的产生(C级)、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21小题考查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C级)。2010年物理试题不是就知识单纯的考知识,而是通过情景设置,充分体现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为了使考生对试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出最佳水平、激发考生继续学好物理的兴趣和探究热情,起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作用。2010年物理试题的情景设置做到了内容上丰富多彩、真实可信,形式上图文并茂,情景、意境和谐交融、喜闻乐见,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物理试题出现了12幅图片与4个表格,考查学生联系实际、从图表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题的立意好,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物理每个试题的定位起点低,且试题的梯度合适;每个试题的立意都充分考虑了各自的试题特点而精心而设置的。试题的思想性强、科技含量高,不是东拼西凑、杂烩式的试题。试题的内容和形式巧妙、不单一。注重了科学实验探究的考查注重STS(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考查;注重了试题一定符合我省当前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关注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和注重与其它学科结合的考查。试题符合物理学科的学科特点,不仅充分考虑从难度系数等重要参数来设置题目,也同时考虑到在不同分数段上学生人数及比例来设置题目,从而试题的难易程度较为合适,有较好的区分度。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又能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所需的学生区分出来,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3.试题的继承和创新好

2010年中考物理试题在继承往年中考试题的优点的同时,有很多创新。如加大了背景材料方面的试题;加大了物理与生产、生活应用紧密联系的等试题。

  2010年物理试题与往年试题相比,题型、题量及试卷结构相对稳定,稳中求变求新,积极改革创新。一是题量做了调整;二是淡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注重了对物理规律灵活运用的考查。三是加大了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学生要正确解答就必须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物理试题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时,突出考查了考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渗透了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部分试题综合性强。做这些题目,要求考生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有良好的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四是加大了对科学探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考查,2010年物理试题中,大部分题目涉及到了科学探究的内容,对学生科学探究的经历和所形成的科学素养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了考查;科学探究的诸多要素如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等都进行了考查,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体会到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内容又是科学方法。试题体现了物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特点,贴近生活,关注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试题将“双基”的考察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以贴近生活的题材为背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实为基础,强调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创造,考查了考生的创新能力,体现了新的考试评价观,很好地体现了课程理念。

三、典型试题特点评析

[例1]18.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②火车刹车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火车具有惯性

③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

④将锤头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锤头便套紧了,利用了物体的惯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评析] 惯性概念的建立是在“通过实验探究,经过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基础上的。学生对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论物体是否受力都具有的性质。当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静者恒静,动者恒做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的惯性的表现,气体、液体、固体均具有惯性”的理解难度较大。然而使学生真正理解运动的本质——运动是靠惯性来维系的,不是靠力,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对学生提升科学素养意义重大。本题的设置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促使学生发展”的理念。在四个选项中涉及到惯性的概念的理解和其知识的应用两方面。“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锤头便套紧了,利用了物体的惯性”,促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物理知识。………………………………点击下载浏览全部点击下载此文件

上一页  [1] [2]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