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情况分析及九年级物理教学建议
一、中考情况分析:
(一)试卷特点
1、试卷结构:
A卷90分,包括:选择题28分,填空题32分,探究与解答题30分。(另有实验操作10分,计入毕业成绩)
B卷20分,包括:选择题8分,综合题12分。
与2005年中考相比,题型变化较大。A卷的选择题、填空题分值保持不变,探究与解答题包含了作图、实验探究、计算、问答等题型。这一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四川省教科所制定的中考说明。B卷选择题分值保持不变,取消了填空题,综合题包括两个小题。考查形式更加灵活,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物理能力。
2、试题考查范围:
新课标规定的全部内容。其中:主题一 物质约占15%,主题二 运动和相互作用约占45%,主题三 能量约占40%。不再按“力、热、声、光、电”来划分比例。在中考说明列出的78个考点中,A卷考查了34个考点,占43.6%,B卷考查了15个考点,占19.2%,全卷共考查了41个考点,占52.6%。A、B卷同考的考点有8个,主要集中在力学和电学。
3、对试卷的总体评价:
试卷充分体现了中考的检测功能、选拔功能、导向功能。
靠死记硬背就能得分的题目少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实际的题目多了。 计算难度小了,思维难度大了。 得满分的学生少了,差距拉大了。
从直叙提问转变为情境展现,强调过程研究.如:A卷的8个填空题,有5个以实验为背景,基础知识的考查融入在实验中。
从理想模型转变为实际问题,强调建模能力。从定向思维转向多维开放,强调思维发散。
从知识应用转向信息建构,强调能力迁移。
重视对基础的考查,来源于教材的题目较多,如:1、2、3、7、8、15、16、17、18、19、21、23、27题等,共42分,占A卷90分的47%。重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全卷没有偏题、怪题。
有的题文字太多太长,整卷阅读量偏大。
试卷命题源于教材,具有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实的特点,体现课改精神。
(二)统计数据分析
1、相对比较(由于今年是课改第一届,不好与前年、去年相比较,只能横向比较。)
(1)在成都市的位置。成都市中考分41.86,彭州市中考分39.38,在郊区市县中居中。
(2)彭州市各校的情况(见成绩统计表)。A、B卷总分市平70分,最高:彭中92.2分,最低:通济镇中心学校47分。前10所:彭中、三界二中、敖平、桂花二中、三界、利安、南城、蒙阳、致和、三邑。在60分以下的有5所学校(通济中心学校、磁峰、新兴、万年、白鹿)。
2、抽样情况(样本300份,主观题)
|
A 卷
|
B 卷
|
|
||||||
题 号
|
15-22
|
23-24
|
25-26
|
27
|
A卷主观
|
1—4
|
5—6
|
B卷
|
|
应得分
|
32
|
10
|
12
|
8
|
62
|
8
|
12
|
20
|
|
实得分
|
20.8
|
7.1
|
4.56
|
4.28
|
36.74
|
3.4
|
3.86
|
7.26
|
|
得分率
|
0.65
|
0.71
|
0.38
|
0.54
|
0.59
|
0.43
|
0.32
|
0.36
|
|
Tags:
作者:教育文稿网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