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五讲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011年高考一轮复习测试题
图5
A.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小车将向左运动
D.小车将向右运动
解析:mA、mB两物体的质量不一样,因此它们受的摩擦力不相等,所以mA、mB两物体受的合力向右,两者动量不守恒,A、B、C三个物体总动量守恒,A错,B对;小车所受的合力方向向左,故小车将向左运动,C对,D错.
答案:BC
7.如图6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质量为m装有光滑弧形槽的小车,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以v0水平初速度沿槽口向小车滑去,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车右端,则 ( )
图6
A.小球以后将向右做平抛运动
B.小球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C.此过程小球对小车做的功为
D.小球在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解析:小球升到最高点时与小车相对静止,有共同速度v′,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v0=2mv′,mv02=2(mv′2)+mgh.联立解得:h=,知D错.从小球射入到滚下并离开小车,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由于无摩擦力做功,动能守恒,此过程类似弹性碰撞,作用后两者速度交换(说明:系统仅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故B、C对,A错.
答案:BC
8.如图7所示,长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2 kg的另一物体B以水平速度v0=2 m/s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A的表面,由于A、B间存在摩擦,之后A、B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8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7
A.木板获得的动能为2 J
B.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4 J
C.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1 m
D.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B做匀减速运动,A做匀加速运动,最后的共同速度为1 m/s,系统动量守恒,mv0=(m+M)v,求得M=2 kg,木板获得的动能为1 J,系统损失的动能为2 J,木板的最小长度是两者在1 s内的位移差为1 m,B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2,动摩擦因数为0.1.故选项C、D正确.
答案:CD
9.(2010·太原调研)如图9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木板右端有质量为m的小物块,现给物块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物块向左滑行并与固定在木板左端的轻弹簧相碰,碰后返回并恰好停在长木板右端,若改变以下条件,物块仍不会滑出木板的是(弹簧所在区域板面光滑) ( )
图9
A.增大板的质量 B.增大物块质量
C.增大弹簧劲度系数 D.增大物块初速度
解析:本题考查功能关系及动量守恒定律知识,涉及相对位移与功能关系的问题.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全过程:mv0=(m+M)v,2μmgs相=mv02-(m+M)v2,得s相=,M、v0增大,相对位移增大,物块会滑出木板,而m增大,相对位移减小,物块滑不出木板,A、D错B对;在从右向左直至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mv0=(m+M)v,ΔEp+μmgs相=mv02-(m+M)v2,得ΔEp=μmgs相=v02,ΔEp不变时,劲度系数增大,最大压缩量减小,不影响相对位移,物块不会滑出木板,C正确.
答案:BC
10.(2010·南昌调研)质量为M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有质量为m的木块A,已知m<M,给A、B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它们开始运动,但最终A没有滑离出木板B.在A和B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做功的情况是 ( )
图10
A.摩擦力对A一直做负功
B.摩擦力对A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C.摩擦力对B一直做负功
D.摩擦力对B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解析:由木块和长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及m<M可知,最终两者以相同的速度向右运动,木块先向左减速后向右加速,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始终向右,且先做负功后做正功,A错误,B正确;A对B的摩擦力一直向左,在相互作用的相对运动过程中,B一直做匀减速运动,摩擦力对B一直做负功,C对D错.
答案: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11.(15分)(2010·兰州模拟)如图11所示,粗糙斜面与光滑水平面通过半径可忽略的光滑小圆弧平滑连接,斜面倾角α=37°,A、B是两个质量均为m=1 kg的小滑块(可看做质点),C为左端附有胶泥的薄板(质量不计),D为两端分别连接B和C的轻质弹簧.当滑块A置于斜面上且受到大小F=4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下的恒力作用时,恰能向下匀速运动.现撤去F,让滑块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