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五讲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011年高考一轮复习测试题
图11
(1)滑块A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A与C接触后粘连在一起,求此后两滑块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1)施加恒力F时,μ(F+mgcosα)=mgsinα
未施加力F时,(mgsinα-μmgcosα)L=
代入数据,得v1=2 m/s.
(2)滑块A与C接触后,A、B、CD组成系统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所以当A、B具有共同速度时,系统动能最小,弹簧弹性势能最大,设为Ep,
∴mv1=2mv2
mv12=Ep+2mv22
代入数据,得Ep=1 J.
答案:(1)2 m/s (2)1 J
12.(15分)(2009·广东高考)如图12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B和C,相距l=1.0 m.物块A以速度v0=10 m/s沿水平方向与B正碰.碰撞后A和B牢固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发生正碰,碰后瞬间C的速度v=2.0 m/s.已知A和B的质量均为m,C的质量为A质量的k倍,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5.(设碰撞时间很短,g取10 m/s2)
图12
(1)计算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
(2)根据AB与C的碰撞过程分析k的取值范围,并讨论与C碰撞后AB的可能运动方向.
解析:(1)设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A与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1.取向右为速度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
mAv0=(mA+mB)v1 ①
v1=v0=5.0 m/s
设AB运动到C时的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
(mA+mB)v22-(mA+mB)v12=-μ(mA+mB)gl ②
v2==4.0 m/s. ③
(2)设与C碰撞后AB的速度为v3.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有
(mA+mB)v2=(mA+mB)v3+mCv ④
碰撞过程中,应有碰撞前的动能大于或等于碰撞后的动能,即
(mA+mB)v22≥(mA+mB)v32+mCv2 ⑤
由④式,得
v3==(4-k) m/s ⑥
联立⑤和⑥式,得k≤6
即:当k=6时,碰撞为弹性碰撞;当k<6时,碰撞为非弹性碰撞.碰撞后AB向右运动的速度不能大于C的速度.由⑥式,得4-k≤2故k≥2
所以k的合理取值范围是6≥k≥2
综上得到:
当取k=4时,v3=0,即与C碰后AB静止
当取4>k≥2时,v3>0,即与C碰后AB继续向右运动
当取6≥k>4时,v3<0,即碰后AB被反弹向左运动.
答案:(1)4.0 m/s (2)2≤k≤6 当k=4时,碰后AB静止;当4>k≥2时AB向右
运动;当6≥k>4时AB向左运动探讨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