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三大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 高考热点专题
(1)物块开始下落的位置距水平轨道BC的竖直高度是圆弧半径的几倍;
(2)物块与水平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解析:
(1)设物块的质量为m,其开始下落处的位置距BC的竖直高度为h,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v,
小车圆弧轨道半径为R。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mv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9mg-mg=
解得h=4R
则物块开始下落的位置距水平轨道BC的竖直高度是圆弧半径的4倍。
(2)设物块与BC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物块滑到C点时与小车的共同速度为v′,
物块在小车上由B运动到C的过程中小车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s。
依题意,小车的质量为3m,BC长度为10R。
由滑动摩擦定律有: F=μmg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m+3m)v′
对物块、小车分别应用动能定理,有
-F(10R+s)=
mv′2 -
mv2 Fs=
(3m)v′2-0
所以μ=0.3
类型六——力的观点与能量相关联的问题
该类问题的整体解法:能量守恒的表达形式可以是减少的能量与增加的能量相等。也可以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切不可将动能定理与能量守恒二者混在一起。
6、如图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 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3)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则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思路点拨:要清楚B刚要离地时,B物体的状态,此时B物体没有加速度。同时要清楚能量之间的关系。
解析:开始时,B静止平衡,设弹簧的压缩量为x1,

挂C后,当B刚要离地时,设弹簧伸长量为x2,有

此时,A和C速度均为零。从挂C到此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弹簧弹性势能的改变量为

将C换成D后,有

联立以上各式可以解得

总结升华:高中对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不做要求,因此,题目中的弹性势能一般都是依据能量守恒间接求得。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桌面上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塑料球,它们的密度均为ρ,有水平向左恒定的风作用在球上;使它们做匀加速运动(摩擦不计),已知风对球的作用力与球的最大截面面积成正比,即F=kS(k为一常量)。
(2)物块与水平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解析:
(1)设物块的质量为m,其开始下落处的位置距BC的竖直高度为h,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v,
小车圆弧轨道半径为R。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9mg-mg=

解得h=4R
则物块开始下落的位置距水平轨道BC的竖直高度是圆弧半径的4倍。
(2)设物块与BC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物块滑到C点时与小车的共同速度为v′,
物块在小车上由B运动到C的过程中小车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s。
依题意,小车的质量为3m,BC长度为10R。
由滑动摩擦定律有: F=μmg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m+3m)v′
对物块、小车分别应用动能定理,有
-F(10R+s)=



所以μ=0.3
类型六——力的观点与能量相关联的问题
该类问题的整体解法:能量守恒的表达形式可以是减少的能量与增加的能量相等。也可以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切不可将动能定理与能量守恒二者混在一起。


思路点拨:要清楚B刚要离地时,B物体的状态,此时B物体没有加速度。同时要清楚能量之间的关系。
解析:开始时,B静止平衡,设弹簧的压缩量为x1,

挂C后,当B刚要离地时,设弹簧伸长量为x2,有

此时,A和C速度均为零。从挂C到此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弹簧弹性势能的改变量为

将C换成D后,有

联立以上各式可以解得

总结升华:高中对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不做要求,因此,题目中的弹性势能一般都是依据能量守恒间接求得。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桌面上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塑料球,它们的密度均为ρ,有水平向左恒定的风作用在球上;使它们做匀加速运动(摩擦不计),已知风对球的作用力与球的最大截面面积成正比,即F=kS(k为一常量)。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