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学案21 2013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学案.doc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一五”计划的实行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 ,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 民生活十分困苦。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完成了 的 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③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 国,国内既不能制 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 造业。
(2)内容:①优先发展________。②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___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
(1)时间:1953年到1956年。
(2)内容:农民、手工业者参加____________,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________________。
(3)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二、探索与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主要内容
①政治前提: 制度已经建立。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的要求,同落后的 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 进的工业国。
(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①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②结果: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大跃
进”特点: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在 几年内产量赶超英国和美国的 ;农业上,对粮食产量 的估计也越来越高。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 但忽视了 。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______统一核算,统一______。
③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________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______,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国民经济调整
(1)方针:______、巩固、充实、提高。
(2)结果: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并于1967年、1968年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两年里损失的________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
3.调整
(1)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______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
【问题思考】
议一议 “一五”计划的主要经济项目为什么多分布在东北?
想一想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辨一辨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考点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从图一、图二看出新中国在生产力方面进行了怎样的变革?
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图一 图二
2.上述变革为何优先发展重工业?
精讲 (1)受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
(2)因为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起点非常低,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这种落后的状况只有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3)当时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加国防力量。
总之,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实现工业化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3.上述变革的完成有何重要意义?
4.图三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什么?
图三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图四
5.为什么说图四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归宿是获得了“新生”?
6.以图三、图四为代表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
考点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的十年
1.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其成功之处在何处?
2.下列两幅新闻图片所报道的事实,哪一则是虚假的?哪一则是真实的?当年中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如何评价?
1958年人民日报有关报道 1958年居民将家中铁制用具送去炼钢
图五 图六
3.(追踪社会热点)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胡锦涛在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表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然而在建国初的一段时间里曾出现过急的情况,对比过去,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航向,深刻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要求经济发展之“快”,可使我们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图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事件?其失误之处在什么地方?
宝山县红旗公社开始实行“吃饭不要钱”
图七
4.图五、六、七的失误在当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党和政府为此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5.下面的示意图,最能反映“文革”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的是哪一幅?说明理由。
精讲 图C。“文革”开始后,经济不断遭到破坏,1967年、1968年动乱扩大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九一三事件”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的局面。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但不久,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刚刚稳定的形势又陷入混乱。
6.上述时期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给后世留下了怎样的宝贵财富?
精讲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5)要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超前。
(6)要坚持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
新中国成立至三大改造完成为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正确处理好了这两个问题,经济建设就会走上正轨,反之,就会破坏生产力,阻碍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史实足以证明。
一、选择题
1.(2011•枣庄模拟)下表是上世纪中期,我国工业品产量指数比(以1949年以前的最高年为100)。表中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 )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