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选修1) 福建省鹤峰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冲A新方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0-30 09:58:34

【史论共享】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政权主要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系,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致使反抗不断。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致使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各地的人民起义显示了统治者面临的深重危机。改革势在必行。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北魏孝文帝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统治,也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孝文帝改革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孝文帝改革以后,鲜卑族最终完成了封建化进程,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同时,鲜卑族原有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特别是鲜卑族畜牧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中传播,对北方的生产起着一定的影响。

考点梳理

一、改革的背景

⒈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

386年鲜卑族拓跋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环境。

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⒊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二、改革的内容

⒈推行均田制

⑴背景:由于战争和人口迁移,使北魏统治者掌握大量无主土地。(前提)

⑵时间:485

⑶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⑷性质: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⑸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

⑹作用:①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吸引更多流民定居。

②使农民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编户,保证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均田制对后代田制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⒉整顿吏治

⑴原因:北魏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手段;贪污成风,影响政府经济收入,也激化阶级矛盾。

⑵措施:①官吏任期不再固定六年,改由官吏政绩的好坏决定;对贪污帛一匹及枉法者处死。

②实行俸禄制,按官吏品第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

⑶影响:①对贪赃枉法严惩不怠,相对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②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⒊迁都洛阳

⑴原因:①政治上:保守势力集中在平城,改革遭抵制;而洛阳是中原政治经济中心,改革阻力小。

②经济上:平城地区产粮有限且常有水旱疾疫之灾;洛阳地处中原农业发达。

③地理上:平城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⑵目的:更充分地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改革鲜卑落后的文化习俗,摆脱旧势力的阻碍。

⑶影响:定都洛阳为孝文帝推行革除旧俗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