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高考专题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专题复习导航】
◎考情分析: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题是高考的重点。从考查的内容看,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线,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推广、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及清朝设立军机处等核心内容,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考查的重点。从命题看,着眼于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背景、特征、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并和当今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民主化进程及世界史知识相联系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
◎考纲诠释:(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复习本专题,要注意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整体线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战国开始形成,秦朝正式确立,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等几个重要阶段,这种高度集权的制度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都很明显。
【专题复习建议】
1.理清中央和地方机构的演化,从中总结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注意知识间的纵横联系,通过比较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并且在封建社会前期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后期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2.复习中要把握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阶段性特点,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的强化是同步进行的,但宋代以前,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突出,因此出现了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在宋代以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皇权是中央集权的核心,只有中央集权的稳固,才会有皇权的发挥,但皇权毕竟是个人权力,它也要依靠中枢权力体系,因此,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首先是中央集权,专制皇权是在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强化的。
3.早期政治制度对社会伦理道德影响深远,可联系全球华人祭拜黄帝陵和认祖归宗现象,认识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形成的意义;封建社会专制统治有利有弊,应联系当今中国政府的机构改革和推进民主化进程的内容,寻找本专题知识与现实社会的结合点。
【新知自主探究】
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 西周的分封制
(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以拱卫王室的制度。
(2)概况:①前提与目的:以井田制和宗法制为基础,以巩固周朝统治,拓展疆域为目的。②对象与内容:对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土地和人口及物资、武装。③权利与义务:诸侯国可以拥有武装,征派赋役,在自己封疆内对下属再分封,但须承认周王权威,为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④作用:加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西周贵族集团等级秩序。
(3)特点:受封对象多样;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关系的纽带;层层封授。
(4)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逐步崩溃、周王室势力的衰微、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进行,导致分封制瓦解。
2.西周的宗法制
(1)概念:是周人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概况: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大小宗关系具有相对性;大小宗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族权与政权、财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来维护政治关系。
(4)影响:既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与特权,又凝聚了宗族,防止了内部纷争,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与团结。
(5)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成为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巩固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存。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宗法制为核心。
(2)族权与政权结合,家国一体。
(3)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结合。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含义: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指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个人专制独裁,帝位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中央集权是就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中央统帅地方,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
2.形成原因:(1)经济上: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他们的生产和土地所有制。(2)政治上: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3)思想上:法家关于中央集权和法制的思想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4)实践上:商鞅变法在地方建立县制,强化国君对国家的控制,为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5)秦的统一和强盛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客观条件。
3.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大权独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中央各级官员由皇帝任命并互相配合,相互牵制,保证皇权中心。(3)地方制度:郡县制。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中央。
4.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2)地方绝对服从中央。(3)以严格的选官制度和严苛的法律为保障。⑷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
5.影响:(1)使秦朝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3)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4)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5)极易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使秦短命而亡。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代
(1)中央:①建立中朝,削弱相权。武帝时“中朝”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②东汉光武帝设立尚书台,取代三公权力。
(2)地方:①汉初郡县、封国并行。②武帝置刺史制度,代表中央监察地方。③武帝颁布“推恩令”并“酎金夺爵”,解除了封国军政大权。
2.隋唐
(1)中央:实行并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既合作又牵制,保证了君权独尊,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地方:形成州、县两级,唐中后期广置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