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前期(晚清、民初) 北大附中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6
北大附中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6:
中国近代史前期(晚清、民初)1840——1919年
(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半社会。了解中国人民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获得一定发展。思想上从林则徐、魏源等 “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再到新派和革命派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大大推进了我国的近代化脚步。社会生活上:外国生活方式逐步进入中国,中国的近代教育与交通运输业在这一时期开始起步。认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840年至1860年,在外国资本中央的侵略下,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处于萌发状态,中国人民一方面抵抗外国侵略,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另一方面,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开启了民智。随着列强对中国侵略进一步加深,客观上带动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中国近代化真正起步。体会中国近代化的曲折与艰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半社会的;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近代化
【教学安排】四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一、两次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背景:
①清朝开始衰落,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政治腐败、国防废弛、财政拮据、阶级矛盾激化。
②工业革命的开展是西方列强由为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结果。
③英国为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结果: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略。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背景:①鸦片战争及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未能满足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需求(为什么?);②西方列强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③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处于困境。
2.简况:1856年英国进攻广州,战争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叶名琛被俘,柏贵投降。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大沽,随后清政府先后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6月,战争再起。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签定中英中法《天津条约》,规定:(略)。签定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规定:(略)。
签定中俄《北京条约》,规定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共84万平方公里土地。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清统治集团内部分化出“洋务派”,洋务派开展的“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同时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形成。
二、鸦片战争后半个世纪的中国:1840—1894年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兴起的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的出现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2.准备:①洪秀全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②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撰写宗教理论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③冯云山到广西紫荆山发展信徒;④形成前期六人领导核心。………………………………【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