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史
专题四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二讲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史
【学法导航】
1.复习本专题要从劳动力、资本、技术、市场等因素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曲折发展的原因,要结合各个阶段的特征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中国近代经济史演变的表现和影响
2.本专题阶段特征:本专题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及曲折发展的原因、历程及对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3.误区提醒
(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列强侵华双重性影响中的客观进步性。即西方侵华过程中西方文明的涌入和对中国传统观念、生活方式的冲击
(2)在记忆民资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原因时,总体把握两方面:内因和外因。重点则要把握几个关键词:①产生的原因,把握“小农”、“外资”、“洋务”。②初步发展的原因,把握“放宽限制”、“实业救国”、“收回利权”。③黄金时期的原因,把握“列强的放松”、“国民政府的引导”、“人民的反帝”。
【典例1】下图是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其设计最能反映出
A.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B.抵制洋货运动
C.“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D.轻工业发展较快
答案:C
解析:读懂图片信息,抓住关键词“富强”“救国”“共和”。
【典例2】《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A.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答案:A
解析:注意关键词“《马关条约》”“日本货物享优例豁除”,可以辨析A项符合题意
【典例3】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则陷入绝境
A.日本的侵华战争 B.美国的经济侵略
C.官僚资本的挤压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答案:D
解析: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D项不是“陷入绝境”的原因
【典例4】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材料一 (1893年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