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20 15:36:29

专题十一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学法导航】

1.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结合时代背景,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肯定或否定历史人物。

第二,必须分析人物的阶级立场,阶级立场决定了历史人物的政治主张,是评价人物的基点。

第三,坚持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

2.比较分析历史人物的异同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切入点,复习时注意比较以下几类历史人物。

第一,同时代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孔子和柏拉图的比较,华盛顿和孙中山的比较等。

第二,同类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等。

第三,同背景下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大一统王朝的政治家的比较,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比较;追求民族独立的孙中山、凯末尔和甘地的比较等。

【典例1】时世造英雄,英雄影响时世。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请回答:

(1)概述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说明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以赢政亡秦,太宗兴唐的史实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孔子思想的正确性.

答案:(1)核心是“仁”,主张统治者要施仁政。经过后世的发展,逐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流思想)。

(2)秦始皇(赢政)施以暴政。赋敛、兵役、徭役太重,严刑峻法,焚书坑儒。导致秦短暂而亡。唐太宗以“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采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的措施,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广开耳目,求访贤哲”,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出现了贞观之治。

解析:第(1)问围绕“儒家思想”的内容和影响回答。第(2)问,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放弃儒家思想,导致秦国灭亡,唐太宗崇儒尊孔,出现“贞观之治”。

【典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史记·匈奴列传》

自马邑军后五岁之秋,汉使凹将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龙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其明年,卫青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自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羊百余万。……是岁,元朔二年也。

                                ——《汉书新注》卷九十四《匈奴传》第六十四

材料二:阅读下图………………………………【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