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史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20 15:34:17

专题六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

第一讲  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史

【学法导航】

1.本专题重点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及其现实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内在联系和意义;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等

2.本专题的阶段特征: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大问题

3.误区提醒: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

(2)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纲领性文件不是《共同纲领》而是1954年宪法

(3)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

(4)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5)“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6)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题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际协议形成的,属于二战的遗留问题

(7)注意由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8)“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9) 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

(10)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11)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12)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