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中国古代经济史
【学法导航】
1.本专题的阶段特征: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史实和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探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征。明代中期以前,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明朝中后期,中国江南一些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发展缓慢
2.注意掌握小农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和资本主义萌芽等重要历史概念和中国古代
的经济结构特点。
3.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到封建社会后期
它阻碍社会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缓慢发展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4.早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后,封建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封建统治的阻碍,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典例1】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搜集了下列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官府依然控制着商业 B.隋唐时期为商业服务的柜坊问世
C.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
答案: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典例2】中国古代未能成为“海上强国”和未能出现“商业革命”的共同原因,包括
①封建制度阻碍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②封建政府采取闭关自守和压制贸易发展的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基础 ④封建剥削沉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从封建制度、闭关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剥削等方面,说明古代中国没有成为殖民强国的理由。
【典例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 在美国,由于农场规模巨大和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取代马匹的拖拉机一天能拉旋转式犁翻耕多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推广的原因和影响。到了近代,西方的农耕技术为什么会领先世界?
解析:回答第(1)问时注意关键词“耕犁革新”“ 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江南水田中使用”,第(2)问要抓住“铁搭”信息
答案:(1)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