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
专题七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
【专题要点】
一、《共产党宣言》
1.条件 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壮大,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思想基础:主要来源于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活动及亲密合作
2.主要内容 (1)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指出只有同资产阶级的坚决斗争,才能摆脱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2)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中的积极作用,指出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宣称无产阶级将成为历史的掘墓人。(3)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二、巴黎公社
1.革命措施:(1)政权建设:废除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民选公职人员,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2)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2.经验教训 (1)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生活时代社会主义运动的最高成就,以暴力夺取政权,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反映出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2)教训:必须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应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应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建立温固的经济基础。其经验和教训,成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三、俄国十月革命
1.原因:(1)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3)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2.进程:(1)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工兵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3)“七月流血事件”使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夺取国家权力。(4)1917年11月,全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5)1917年11月,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①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每一个交战国和谈,实现“不割地不赔款”。②通过了《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分配给劳动者使用。③选举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3.十月革命的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剥削制度,劳动人民开始当家作主。(2)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3)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斗争
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苏俄进入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
2.目的: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3.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
4.结果: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