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苏联革命与建设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20 10:15:50

【考纲要求】

1.俄国十月革命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3.斯大林模式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考点落实】

一、俄国十月革命

1.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程:(1)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工兵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3)“七月流血事件”使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夺取国家权力。

(4)1917年11月,全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5)1917年11月,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

3.十月革命的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剥削制度,劳动人民开始当家作主。

(2)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结果: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三、新经济政策

1.原因:(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1921年2月,海军基地发生兵变。

2.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2)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3)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2.实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

4.评价:(1)功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弊端: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②向农民索取太多,压制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③长期的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