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十中国现代史学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
历史复习十:中国现代史(学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点击考标:
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成立 和巩固 |
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及开国大典图、毛泽东像 |
√ |
|
|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
|
√ |
|
|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
√ |
|
|
|
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
|
√ |
|
|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
|
√ |
|
|
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
√ |
|
|
1954年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
|
|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 |
√ |
|
|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
√ |
|
|
|
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 |
√ |
|
|
|
“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
|
√ |
|
(二):温故基础: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开国大典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的和平解放
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典型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
5、土地改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时间:1950年-1952年
③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④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⑤意义:a.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
b.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c.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6、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7、三大改造
结果: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评价: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产生:“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为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而开展的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的同时,各地农村一哄而起,又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造成“共产”风。这就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开来。
②结果: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后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③产生原因:党对如何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清;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④经验教训: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8.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雷锋、焦裕禄。
9、“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
教训:
a.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b.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
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