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doc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2)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
(3)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与相关的地理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影片,创设情景,口述目标,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新丝绸之路》片头视频。
2、教师:看到黄沙万里的大漠,听到悠悠的驼铃声,此时此刻,想必大家都想去看一看那美丽的风光,听一听那如醉的歌舞,请问谁知道这块神秘的土地在哪里呢?在古代,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它对于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影片,思考答问,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1、凝神激趣,观看视频。
2、思考问题,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活动:投放目标,引导解读。
1、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西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2、教师投放《张骞通西域》路线图,要求学生结合地图,明确西域的地理位置。
3、投放视频,提出问题。………………………………【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