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08 16:42:10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要求:

  知道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了解活字印刷的优点,认识中国发明的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对传播知识、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了解指南针、火药的发明、改进、应用及其向外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促进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火药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

  了解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对元代棉纺织业的贡献,初步认识先进生产工具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2.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头绪多而杂,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抓住重点,拓展知识面。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通过研讨比较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通过阅读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

  回忆已学有关火药的知识,了解火药、火器的改进,应用情况,及其对中国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社会的巨大的震动。

  讲述黄道婆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黄道婆对元朝棉纺织业的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

  三大发明及棉纺织技术革新多出自普通劳动者,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重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与传播。

  难点: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导入:

  启发提问入手。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同学们能列出我国作为文明古国的标志吗?

  (四大发明、文字、长城、唐诗、宋词、兵马俑、四大名著等等)

  关于四大发明,我们都了解哪些相关的内容?

  (学生能够说出四大发明,但宋以前的成就仅限于司南、造纸、雕版印刷术、火药)

  到了宋元时期,中国的科技又有了巨大的进步,都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

  (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棉纺织业的发展)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印刷术的发展创新:

  1.教师提出问题。

  动脑筋想一想:

  雕版印刷术的优点和缺点?

  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究竟好在哪里(或毕昇的贡献)?

  活字印刷术又有什么发展?王桢还有什么贡献?

  推一推、算一算:

  从雕版印刷的出现到活字印刷的发明经历了多长时间?

  2.教师应给出的材料:

  实物刻章,并在纸上印出汉字;

  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花费12年时间,雕版达13万块;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北宋平民毕昇画像及活字印刷的操作步骤;记载活字印刷的惟一著作《梦溪笔谈》及其作者沈括,可让学生看  “每课一得”,了解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以博学著称的科学家,其著作《梦溪笔谈》被英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誉为‘冲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3.学生讨论研究,得出答案,发现新问题:(结合给出的材料,阅读教材,分组进行讨论)

  雕版印刷的缺点:麻烦、费时、效率低、数量少、易抄错漏抄、雕好的版片需精心存放,占大量房舍,发现错别字需整版重新雕刻,这些缺点促成了印刷术的改进。

  活字印刷的优点:省时、省力、省料、省钱、灵活、方便、效率高,尤为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是:我们的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为世界最早。

  发现新问题:活字印刷术从发明到普及为什么经历了那么长的时间?

  4.问题的延伸,学习内容的升华:(强调以下内容)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传播极广,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最后请学生联系现实想一想,说说我国近年来印刷术的发展变化,体会科技日新月异的新局面,勉励学生认真学习,增长才干。活字印刷的发明无疑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革新。毕昇的伟大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提高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但是这一科技成果未被统治者重视,毕昇死后,也只在小范围内运用,又由于泥活字易损坏,难着墨,未大力推广;

  王桢的贡献:制成木活字,还发明了圆盘形活字盘,大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

  此外明、清出现了锡、铜、铅铸成的金属活字。例如:清朝雍正年间用新制的铜活字印成《古今图书集成》,共五千零二十册,一万零四十卷。早在宋元时期还出现了套色印刷;

  活字印刷在十四世纪走出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朝鲜人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推陈出新,将木活字改为铜活字,铸成了二三百万个铜活字,并在1436年铸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铅活字。约十五世纪活字印刷传入欧洲国家。1456年德国使用活字印成了欧洲第一部活字印本《四十二行本圣经》,比毕昇的发明晚四百多年。活字印刷又从德国传遍欧洲,为欧洲的科学文明走出中世纪漫长的黑夜,以及社会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打下了基础。

  拓展视野:想一想,印刷术在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手中精美的课本是怎么印制而成的呢?现代印刷手段有哪些?(扫描、静电复印、胶印、油印等等)印刷术未来会有什么发展?

  (给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使学生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指南针、火药的发展。

  1.教师提出问题:

  我国何时出现指示方向的仪器?

  指南针何时出现?有何优势?除用于航海外,还可用于其他什么方面?

  古人如何发明了火药?火药有哪些用途?

  2.教师应给出的材料:

  司南、指南鱼和地盘的复原模型图;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到:“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火长:专管指南针的人)

  补充介绍一些新式火器的名称、种类和性能:南宋制造出最早可发射“子窠”(现在的子弹,可能是碎铁片、瓷片、石头一类的东西)的突火枪。在枪简内装有子窠,当火药点燃时把子窠发射出去,杀伤敌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的发射原理成为后世步枪火炮发射原理的先导。宋朝军器制造工业发达,规模宏大,国家设军器监,总管全国军器制造工业。首都汴京的大型兵工厂,曾一天生产出火药箭7000支,弓火药箭10000支,蒺藜炮3000支,皮火炮20000支,其生产规模可想而知。许多兵器家研制新式火器,火器的种类增多,性能不断改进。《武经总要》对北宋的火器,做了详细的记述,列举了十余种火器名称。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