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2] 高一历史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3-28 11:00:12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认识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和文物插图对于证史的重要作用。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本单元中前三节的知识,推断中国最主要的经济政策,以及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和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资料)等探讨有关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重农抑商政策做出一个正确认识,理解政府决策对经济的作用,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改,理解其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

难点: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所讲的内容,带领学生分析三者之间联系导入新课。

农业

     原   工   需求

          料   具          商业

 

手工业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本课教材选自必修②经济史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第四课。本课内容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诠释了我国古代经济政策。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内容:

1.土地制度的演变(演变过程、基本特点)

2.“重农抑商” (实施情况、作用分析)

3.“海禁”与“闭关政策” (具体表现、消极影响)

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为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问题一:我国古代土地所有制有何变化?总体趋势是什么? (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

问题二:井田制有何基本特征?为什么在春秋时期开始瓦解?(认识井田制的实质。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历史现象)

问题三: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土地兼并现象?土地兼并会带来什么社会问题?2古代封建政府采取过哪些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为什么不能真正阻止这一现象? (抓住中心,集中突破,以点带面。)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