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 必修一 第19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9-03-13 13:25:3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19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福建省南安侨光中学  林小静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教材分析:本课分三目,第一目“探寻公正的理想国”,介绍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及其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第二目“《共产党宣言》”介绍《宣言》的主要内容及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第三目“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政权”,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背景——诞生——实践”是本课教材的主要线索。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初中历史课标要求学生“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讲述‘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虽然高初中都提及《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但要求的侧重点不同。

二、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初中课程改革后的高一年学生,有一定的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能够比较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无论是历史知识还是历史思维能力,都不尽人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历史与探究历史的兴趣,促进课后自觉地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中,“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这两个名词学生在平时经常接触,但是对马克思的伟大和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含义少有人明白,感触不深,而且本课思想性、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