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2.分析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的原因
(1)政治上:大名们不满幕府的统治,要求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幕府的镇压政策、西方列强的加紧侵略;倒幕派掌握了藩政。
(2)经济上: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军事上:建立起了新式军队,购买了先进的武器。
(4)领导方面:倒幕派掌握了藩的政权,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领导正确。
(5)群众基础:农民、市民等积极支持参与倒幕运动。
3.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尊王攘夷”与中国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有何不同
(1)背景不同:齐桓公是在周天子势力衰弱,诸侯国强大,纷纷起来争霸时提出的;而日本的中下级武士是在西方列强势力侵人日本,日本民族危机加剧,而当时幕府统治者却实行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恐怖镇压的政策时提出的。
(2)含义不同: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的含义是拥护周王室,排斥异族;日本中下级武士提出的“尊王攘夷”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3)结果不同:齐桓公利用此口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日本的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演变为倒幕运动。
4.尊王攘夷运动迅速发展为倒幕运动的原因
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单纯“攘夷”是不行的,不根本推翻腐朽的幕藩体制,摆脱封建束缚,决不能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以后,尊攘派以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因积弱而被列强宰割作为教训,决定奋起自强。自强首先要振兴工商业,实行开国,扩大对外贸易,以集中政治军事资金。在此以前,尊攘派为“攘夷”而尊王。“攘夷”是中心口号。到了此时,根本战略应由攘夷转为倒幕,并为倒幕而要求“开国”,于是放弃了攘夷论。就这样,尊攘派变成了倒幕派,这是幕未政治斗争形势的重要转变。
5.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评价
明治维新是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部压力的催化作用,为克服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而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的主要任务是摧毁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发展资本主义。为此, 明治元勋们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幕府统治之后,在“富国强兵”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方面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获得了成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已经建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并且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明治维新主要是在中下级武士的领导之下进行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这使得日本在刚刚摆脱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之后不久就走上了侵略别国的道路。同时。这也是今天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仍然很猖獗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应该对日本的政策动向保持高度关注的重要原因。
【课堂演练】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维新时,日本人办教育,抓近代教育改革,很有些特色。首先就是抓得快、抓得早、气魄大,教育走在各项改革的前头……尽管明治维新时政府财源拮据,教育事业的经费却是最多。文部省经费在政府各省(部)中为最高。一一一以上材料均引自万峰《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
材料二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办技术教育,目的很明确……使国民掌握近代科学技术, 以使在实业、技术、生产和贸易上同地球上的各国展开竞争,这是 “同国家富强、国家命运攸关的事情”。
材料三 自从明治维新的近代教育改革以来,在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确立的过程中,产生了军国主义教育这一世界近现代教育史上罕见的痛症。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产生于明治维新这一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的不彻底性,尤其是明治维新后建立的近代天皇制政权的反动性。
材料四 1898年,日本学龄儿童就学率达97%,为当时世界最高水平。“日本之所以立于今日世界,由免亡而跻于列强者,惟有教育故。……要知教育之意,乃是为本国培育国民。 ……无国民安得有人材?无国民且不成社会。”一一《葵卯游行记•归潜记》
请回答 :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评价日本的教育改革。
(3)结合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谈谈你对材料四中观点的认识。